文/幽锦
天寒地冻,外面漫天雪花,我一起床就看到厨房煤球炉子上咕咕噜噜的冒着热气是妈妈一早就开始熬的腊八粥。
妈妈一边盛饭一边说,瓶里有热水,抓紧洗了脸吃饭去上学,最近该期末考试了,功课抓点紧。
腊八过后就是年,从腊八开始,基本上就开始备年了。
我对过年是充满了期待的。年的印象就是红火,是团圆。
奶奶是个很注重过年节的。老年人旧社会过来的,屯年的习俗一直都没有变。
腊八到腊月二十三。奶奶就会挎着篮子。颤巍巍的去集市赶集。各种鱼和肉蔬菜零散往家里买。我们这是不兴晒肉的。多屯的肉,洗干净用大铁钩一个一个的挂在梁上。抬眼望去,很丰盛安心的感觉。
年二十三后备年大戏正式开演,首先就是饺子馅,准备饺子馅最先是处理饺子馅里的素菜萝卜。萝卜用叉子叉成丝,加盐腌制一会后开始脱水。把吃饭用的厚重的木桌一边翘起,把腌好的萝卜丝放入一块方巾里,再将方巾收紧在木桌上挤压,萝卜水就顺着桌子流到事先准备的盆里。当然也会有不能全部接到的时候,如果加上做丸子,萝卜丝要的量大的话,半个院子到处都流满了绿绿的萝卜水。然后再将买好的猪五花加入葱姜剁成泥,再讲脱过水的萝卜丝加入继续炖泥。家家户户两把刀,铿铿锵锵的剁到半夜。
接着开始准备蒸馒头,家家都有两个框,我们那叫簸篮,菜馅、豆沙陷、玉米面的就不多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蜜枣陷的,这种馒头一定要又圆又大,白胖的馒头里3个蜜枣是我的最爱。这种馒头要年后才能吃到。因为这种漂亮的馒头是留着敬祖先和老天爷的。蒸馒头的双层大蒸笼是几家兑钱买的,只过年才会用到。蒸好的馒头放在簸篮里,盖上布防皴干,量大到能吃出正月。
第三天就开始炸丸子和蔬菜,俗称过油。之前的脱水的青萝卜丝就开始派上用场,加面粉成面糊,手挤一个出来入沸油里,熟了捞出来,炸丸子就做成了。然后土豆条裹面糊下锅就是炸蔬菜,有时候各种海鱼海鲜也会炸,最美味的就数炸焦叶,面团加糖和芝麻和硬切成4厘米左右的平行四边形,入油果,炸出来的脆脆的香甜可口。是小朋友过年最大的期待。炸焦叶手艺最好的属二伯,他可以把面轧的非常薄,炸出来的也非常脆。
在蒸馒头和过油的这两天小朋友一般是不让靠近的,主要是怕瞎讲话。用奶奶的话讲年二十三以后神就下来了,瞎讲话的话会导致馒头发不好蒸不熟,过油时油会沸腾溢出来等等诡异事件。这样反而给我们一种神秘,给这种仪式带来一种敬畏感。
接下来第四天就是各种卤菜。将煮熟的肉用盐腌制好,可以吃的更长久。家里那些平时不用的坛坛罐罐此刻都派上了很好的用场。每到过年,每家都会单空出一间不容易过老鼠的屋子屯这些年货,看着一屋子的吃的,心里踏踏实实的安心过年。
最后就是年前大扫除了。除旧迎新。从厨房到储物间,全部无死角。妈妈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收拾,一般都能收拾到夜幕降临,倒掉最后包垃圾,看着清清爽爽的家里,感觉年前才真正的忙差不多了。
新年倒数第二天是孩子们的最爱,跟着大人赶集买各种瓜子花生糖果。各种鞭炮烟花爆竹。这时候的瓜子花生都是5斤10斤的往家里搬,再弄身新衣服。
最重要的年三十来了,春联是不用买的,大伯会写毛笔字,每年这时候大伯就算好每家一共多少个门,多少个福,写完了。还嘱咐哥哥端着面糊各家贴。看着家家户户红红火火气氛,感觉年味达到了巅峰。
妈妈半下午就开始准备年夜饭和初一早上的水饺,凉菜炒菜准备了一桌子。奶奶准备上供的贡品,各种漂亮的小菜,还有蜜枣馒头。
夜幕降临,贡品上桌,蜡烛点燃。每个门槛旁都插上香,香火气是年三十最特有的香气。各个屋里灯火通明,外面烟花鞭炮声不绝于耳。电视机里各种往年的春晚回放构成了最完美的除夕期许,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饭,小朋友还期待着守岁,实际上没等10点就被妈妈一个一个的抱床上睡着了。
大年初一早上3点开始,震天的鞭炮声就把我们吵醒了,大哥领着一堆同辈的孩子敲门,帮奶奶准备敬老天的贡品,上香,然后给爸妈和奶奶磕头,我们那儿拜年是必须要磕头的。所以每个人新年那天的膝盖都是一片泥土。后来我给别人讲起我们那得这个风俗时大家都感觉不可思议。我觉得这是新年的灵魂,对长辈的一种尊敬,一种生活的仪式。
拜完年吃饺子,饺子也需要先敬给老天。老天爷吃过,其他人才能吃。
初一这天是不干活的,不然不就是干一整年的活?于是,看春晚回放,聊天,逛街,打麻将的各有各的乐趣。
初一完了以后就开始各种走亲访友了。一直到元宵节,这个年才算慢慢的结束。
女儿的一阵咳嗽吵醒了我。我懵了一会才分清刚才那是回忆儿时的一场梦。眼看今天又是腊八了,今年一定要回故乡过年,我掖了掖女儿的被角,暗暗的想。
后记:儿时的年味一直是我记忆深处最温暖的存在,我怕忘记所以一直想着写一篇关于儿时故乡年的风俗的文章,借着这次征文竟然完成了。如今速食时代,大家早就慢慢淡薄了屯年,如今故乡也已经没有了奶奶,二伯和大哥。借着这篇文章,对他们寄予我最深的思念。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