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讲“记忆”的视频后,对于“记忆”就起了兴趣,又翻出了书架上那本《深度记忆》的书来细细研读。书中已然有了部分标注,但汗颜的是,为啥我一点记忆都没有?回想自己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情况,看了很多书,阅读时热血沸腾,但若干天以后竟“书过不留痕”!
书中说到人们生活很多用到的是内隐记忆,而内隐记忆是来源于熟练的“技能习惯”。比如骑自行车,家里老人缝纫机做衣服等等。形成内隐记忆要先学习外显知识——技能练习——技能记忆——内隐记忆,但有人的技能平平,有人的技能高超,这就需要“刻意练习”。要想精进技能,需要做到:提升细节、注意反馈、大量练习三个方面。当然书中也说了外显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技能的练习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这点也给了我比较的警醒,难怪看书记不住,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它就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已!
“专注是好记性的秘诀”,这也是书中提到的观点。有时我们常常会忘记出门有没有锁门?刚放好的东西竟然找不到?就是因为我们用了内隐技能记忆,根本不需要思考动手就做,而与此同时你的注意力又被分散,或思考工作,或突然有个小猫让你完全忘记手上事情,导致你想不起来。
注意力有三种形式:自上而下的网络、自下而上的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分别代表了专注、被外界干扰以及陷入自我意识情绪的干扰。“默认模式网络”对于我启发特别大,它会影响我们发挥,比如领导会议上让大家发表意见,平时你总会侃侃而谈,但在领导面前这个场合下情绪率先冲了出来“我这样讲,领导会不会生气”、“同事会不会笑话我”、“会不会没有技术含量”,这样几个想法下来,你根本无法专注于领导的问题,就在此时领导恰巧就喊上了你回答问题,结果可想而知!记忆也是一样,是不是有时候会遇到紧张到忘记人家说了什么?
注意力分散也有四种情况:高度熟练的活动、多任务处理、基于焦虑的分神、目标的动机不强。如何保持专注?1、受到干扰时自言自语;2、注意力分散时调动好奇心;3、创造挑战。认识到这点可以帮助讲师们在课堂上想办法用技巧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学员听课了一段时间,重要的概念让学员去朗读;通过抛出问题调动学员的好奇心;通过小组PK的方式创造挑战让学员集中精力。
《深度记忆》不仅讲了记忆的原理,也讲到了一些记忆的方法,比如书中提到了记忆法则:记忆意向、深加工、细化、视觉化、联想、实践、组织七个原则。
记忆意向,是指创造记忆的驱动力,引发记忆兴趣;深加工,是指当我们能够理解得越深入,越会触动大脑做深入思考,记忆也会越牢靠;细化,是指与过往的经验建立紧密的联结,扩大记忆的范围;视觉化,人类所有感官中,视觉对于记忆的贡献是最大的,所以尽量用图形化来展现;联想,前面说的视觉化,比如右脑记忆法,用联想图形帮助记忆;实践,实践才是最好的记忆方法,因为调动了多感官,建立了情景记忆,也有了技能记忆;组织,越是冗长的信息对于大脑来说负担越大,所以要把信息进行组织、分类,帮助大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