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南昌开井冈山的列车,早上7:37出发,10:58到井冈山火车站。然后乘坐公交车直奔茨坪。
到茨坪的公交车上也有与我一样前往天子山大酒店开会的,于是一下车立即搭伴询问着赶到酒店报到。午饭过后,报到当天并未安排其他活动。于是我稍作休息后,决定出去转转。也不知道往哪儿走。随意问过路上的一位阿姨,她手一指,往那边走,去北山。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远远的山顶上有一个金色的雕塑。那就是北山?
顺着大路走去,一会儿方向就搞不清了。再次询问路上的一位大爷,他吃了一惊:很远的,你爬不了。
看上去,大爷年纪比我大。他说远,可能真的不近。但是他爬不了,未必代表我爬不上去。定了,下午的任务就是登北山。
走了一大段路,终于来到北山脚下。一看,原来这里就是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我此次探寻初心的重要一站,冲着这个原因,更得登顶了。
从山脚开始往上有两个大坡。下面的一个坡面有四十九级台阶。上面一个坡面有六十级台阶。这些数字里面都有很深的寓意。再往上就是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了。我到的时候,一个单位正在这里举行新党员宣誓仪式。望着那一张张年轻而激动的脸,我心里为他们高兴,希望他们不要忘记今天的誓言,今后不管走多远,都不要忘记出发的路,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
进入烈士纪念堂,四面墙壁镶嵌的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15722名烈士的英名,而这里长眠的烈士多达4万8千多名。也就说还有3万多名烈士不仅献出了生命,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能留下名字的只是牺牲的烈士中的一小部分,有些留下的甚至只是一个绰号。这些留下名字的烈士,他们分别是江西省井冈山、遂川、南岗及湖南省茶陵、酃县等地在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先烈。姓名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一个姓氏后面往往就是几十上百个人。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很多都是兄弟父子相携着走上革命道路,举家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牺牲,堪称满门忠烈。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坚强而勇敢的生命,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捧着为人民谋解放的的初心来,带着尽忠报效民族的初心走。我们敬仰他们,纪念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继承他们的遗志,秉持他们的初心,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继续向上攀登,是井冈山碑林。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为井冈山撰写的书法作品被镌刻在大理石上,制成碑文,镶嵌于长廊之中。仔细阅读碑文,我很好奇,为什么许多字都变了颜色。问一位志愿者,他说是游客手摸的。
手摸的?我有些反感游客对石碑的不尊重。为什么只有部分文字被摸成这样?细一看,“发、红、火、甜、美”等文字是颜色变化最深的,说明这些字被摩挲的频率最高。再想想,原来这些汉字都是美好生活理想的描绘。游客通过抚摸这些汉字,借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之牺牲的初心所在?
浏览过碑林,继续向上登攀。石阶略略陡峭了一些。有一段路两边都是陡坡,甚至有些险峻。看着脚下山脊上的路,遥想90多年前,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否曾在这里据守狙击过来袭的敌军?或者曾在这里行军演练?他们知道自己生活战斗过的大山中的这个偏僻之处会成为后人瞻仰崇拜的圣地吗?
攀上山顶,巨大的纪念碑耸立在山的最高处。碑座上的雕塑突出“山”的形状-——用不锈钢制作的“井冈山”造型,远看如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星火燃遍九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日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伫立山顶,环望四周,远山近水尽收眼底。向南可俯瞰全市美景(茨坪镇)。远眺天际,群山簇拥在云霭之中,这是任何高明的画家也绘写不出的美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仿佛就是为这里写的。
补记:第二天早上跑步,站在远处一看,纪念碑不是在山的最高处。碑的后面还有更高的山。意味着我们还需要不断登攀,才能实现先烈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