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叶倾赏读】
1
骆宾王,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心生喜欢,后来对他的一些了解主要来自电视剧《镜花缘传奇》。
七岁咏鹅,一个神童,名扬天下。但是时代风云变幻,武则天逐渐掌权,称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一个女子上位称王称圣,估计男权社会的无数男人是不忿的,尤其是忠于李唐王朝的人。武则天称帝后,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让中年的骆宾王再次名扬天下,连武则天都夸耀不止。
在这之前,骆宾王任侍御史,由于多次上书讽谏武则天,被人陷害、弹劾、入狱。身处狱中,耳闻蝉鸣,心有戚戚焉,遂作此名诗。
2
本诗之前有长长的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珠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寄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微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清畏人知……悟平反之已奏,见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长长的序中饱含自己的追求、幽愤、无奈、孤独、寂寞……而这些,最终浓缩为四十字咏物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秋风中的蝉鸣,引发“客思”。“秋蝉的衰弱的残声”(郁达夫语)是它生命的绝望,在这样的衰弱的残语中,想起从“居庙堂之高”沦为阶下囚的自己,怎能不引发深沉的共鸣。诗人强调“西陆”,强调“南冠”都有深意吧。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那堪,就是不堪,无法忍受。为什么无法忍受,不是忍受不了夏禅的聒噪,而是忍受不了此情此景此蝉凄声。“玄鬓”对“白头”,诗人一腔幽愤,年纪不大却“鬓已星星也”。《白头吟》中说“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倾诉的是爱情,而在骆宾王这里,或许有所寄寓——我骆宾王铮铮男儿,直言敢谏,却不被理解。希望得到“一心人”,希望有懂得自己的人,但不可得,“凄凄复凄凄”。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表面上看,在写蝉的处境,实际上,写蝉正是写自己,这是以蝉自比、自喻,这是“患难人语”。露重难飞,不正是当时朝廷的状况以及自己的处境吗?风大声响蝉声易沉没,不正是自己发出句句谏言而最终被打压,身陷囹圄而无法高吟吗?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里是互文的手法,无人信其高洁,更无人为他表明心迹。
前面的很多铺垫与呼应,最终想表达的是:“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我追求高洁,我是高洁的,一如吸风饮露的蝉。我是清白的,但是无人相信,我还能向谁表明我的一片赤子之心?蝉是我,我是蝉。蝉将身死,我将如何?
一直很喜欢骆宾王的这首诗,以蝉的这个意象抒发自己对高洁的追求与坚持,以及自己的满腔孤愤,但是他的情感表达寄寓在蝉这个古老的意象上,他又是克制的吧。
3
每读此诗,总会想起虞世南的那首《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这首咏物诗中,诗人和骆宾王一样,也是借蝉而有所寄托。最为喜欢被称为“清华人语”的后两句,蝉居高处,本就是一种坚守。居高声自远,而不是凭借秋风,不是凭借外物。品格高的人,无需依凭其他,自成高格。这是诗人的追求,也是无数人的追求。内在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才是首要的,正如曹丕说的“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两首诗,都在咏蝉,都是借蝉诉衷曲,都在表达自己。尤其表达着自己对高洁的追求,也如屈子“举世混浊我独清”。
契合我的意象又是什么呢?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