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节奏很快,快得让人喘不过气,快得让人惶乱不安。
记得2017年的某段时间,90后脱发,油腻,养生,成佛系列话题像离离原上一把火,一经点着变迅速在朋友圈和各大媒体网站;至今余热犹存。
昨天除夕刷朋友圈还能刷到几条佛系过年,今天逛凤凰搜狐之类的几个网站逛到三条90后喝枸杞过年云云。
种种帖子,自嘲的,焦虑的无疑不透露出新生职场主力军90后的职场和生活压力。
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的“战斗佛”们,工作日的节奏简直是“加速世界”。不必国庆出游,每天上下班就可以观人山人海;在单位,每天和大量工作一战到底,下了班八九点到家纠结柴烟油米(者还是相对较闲的)。
这样的节奏不仅逼得“战斗佛”拼命成长,迅速成为堪用之才,也在将他们逼成身心亚健康的油腻“中年”。
在这样高压生活之下,“战斗佛”们急需让自己在能力上有所成长,心灵得到治愈。
众多放松身心的活动中,读书是最能兼顾“成长”和“治愈”的休闲方式。
我看过一个很有趣也很贴切的比方——读书是心灵的瑜伽。
和玩游戏,刷微博之类的休闲活动完全不同,读书是一个安静的过程,能让人沉下心去学习自己不曾学过的知识,体验自己不曾体验的心情;在喧嚣的时代里为自己的心争取一隅宁静。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想不被时代和社会成长所吞没,希望能活得从容洒脱,那么沉下心来读几本好书。
一个没有智慧沉淀的人很难在时代浪潮之下保持清醒,镇定自如。
前天了一篇文章,《董卿告别春晚: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读完之后非常感动。
董卿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
曾经一位歌手王莉在表演结束之后摔了一跤,董卿真诚地对观众们说:“刚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好在没影响到她的演出。其实春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成功化解了尴尬。
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在诗词文化方面的惊人积淀,对每个选手用古文诗词进行点评为她圈了不少粉。
2017年,董卿作为独立制片人录制的综艺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开播,成为同时段国内综艺最有话题性的屏霸,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的她,被赞誉为综艺主持的“清流女神”。
董卿每天睡前都会有一个小时的时间留给读书;她接受采访的时说:“时间有限,把时间留给新鲜的东西”。
2018年,董卿退出春晚成为话题。
有评论说“也许大多数人努力着拼命着的,都是为了某个可能带来掌声和名利的标签,如同13年春晚主持之于董卿,但只有那些不害怕撕掉标签、不害怕换一个路口重新出发的人,才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而我认为一个人,董卿撕掉标签的勇气源于她的内在沉淀。
没有足够的内在沉淀,别说撕掉标签,想要一块好的标签都未必能求得到。
樊登说:“以前的人觉得能进得了央视很牛,现在的人觉得能从央视走出来特别牛。”
无论是在央视的还是从央视出来的,其实或多或少还是带着央视的标签,只看当事人最后有没有本事撕掉。央视这个标签说到底就是一个实力凭着,证明标签拥有者的职业水准和知识积淀。
现在以90后为主,附带部分80后喝00后的职场人被冠上“油腻”的标签,很冤,但并不是无法改变。
养成读书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内容沉淀,为自己“养”气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果不喜欢孤灯只影的“单读”模式,那共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家一起在同一时间读完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互换读书笔记,共同沉淀,一起成长。
对17年底被一直青蛙炸成空巢青年的“北上广深”战斗佛来说,这也是一个交友好机会。在精神食粮上有共同默契的人,不容易遇到“朋友越多越寂寞”的尴尬。
共读的好处不仅在于交流,还在于它形成一个有仪式感的读书氛围,让喜欢读书人更能坚持下来,真正把读书变成一个习惯。
现在很多读书会都有微信群,用起来有点头大,一个群同时讨论几本书,傻傻分不清。
最近团练团队推出读书会专用APP,可以同时讨论几本书又不至于搞混,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