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筹备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就在昨天(2月6日),春晚官微公布了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阵容。
今年,春晚将继续延用“北京主会场+各地分会场”的直播模式,主会场设5位主持人,分会场8位主持人,春晚主会场设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届时,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尼格买提将联袂主持,为观众送上欢声笑语和新春祝福……
看完心里咯噔了一下,16年周涛走了,今年,朱军和董卿也要离开了。
据目前的消息,最后的压轴歌曲也不是那首陪伴了我们20余载的《难忘今宵》了,而是王菲和那英合唱《相约2018》,魔术王子刘谦又回来了,但再也不能找董卿当“托儿”了......
昨天下午,董卿官博团队在微博上回应了缺席春晚:
“时间和精力有限,专注于想做的节目,会失去一些东西,就像过去十三年主持春晚,没办法回家过年一样。
春日迟,卉木萋,言有尽,意无穷。撕掉标签,也不再计数。平日做些喜欢的节目,逢年过节还可以和家人在一起。良宵未尽似此星辰,回上海的大年三十,董卿姐春节快乐。
春晚是一份荣誉,这个舞台永远值得尊重。我们要一直等到节目组‘官宣’才能告诉大家,很抱歉造成困扰。祝大家新春吉祥,平安健康。”
想想春晚已经35年,而董卿自2005年开始站上春晚舞台,也不知不觉陪伴了我们13年了。
我们霸占了她13年,也是时候让她回家了。
01
1994年,董卿开始在浙江电视台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从浙江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可谓是一路打怪升级,路越走越宽,舞台越来越大。
董卿是一个特别爱工作的人,她说自己是一个一上了台就会忘掉生活中所有烦恼和不如意的人,工作所带给让她的满足,别的东西无法替代,这样的感觉持续了20年。
2014年,董卿连续主持了春晚10年,在事业达到了别的主持人无法企及的高峰时,她竟然来了个“急刹车”——去美国南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
离开不只是纯粹的离开,也不是为了挂个虚名,离开是为了思考,20年主持生涯需要一个大复盘,理清自己的心绪和未来。去南加大之前,董卿特地去学习了英语,在南加大,有人经常能在图书馆看到她。
在美国,董卿失去了最擅长的表达,对她来说,无异于失去去生活的掌控,然而,当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时,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董卿形容自己这次赴美急刹车:“即便没有头破血流,也是鼻青脸肿,只有我自己知道。”
开眼界就像开荤一样,尝过之后才会有眩晕的饥饿感。这也不是董卿第一次充电学习了,早在09年,她就在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学位,后又成为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
02
可大众关心的是她的赴美生子等等八卦。夏目漱石说过,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
是啊,但是董卿不在乎。
董卿决定生孩子这件事,还是源于她的妈妈,她的妈妈曾对她说,我和你爸爸迟早要离开,我希望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爱你的人。
这对董卿触动很大,推动了她在这时选择生孩子,在她的观念里,不管是不想错过生育时间,还是想让妈妈放心,她在这件事上是自洽的,也有足够的自决权,那些流言蜚语又有什么可怕的?
生完孩子,董卿的生活变得很琐碎,但依旧十分努力,“我父亲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他是特别刻苦和勤勉的人,他也是特别笃信靠努力改变命运的人,这些都流淌在了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我的基因。” 她也把这样的性格特质,不断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董卿深信,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就可以了,所以她决定在产后继续工作,不因孩子放弃自己的成长,这对孩子来说有点残忍,但对一个成熟的家庭来说,是理性的。
03
董卿作为 “央视一姐”很是厉害,而她的父母也很优秀,为复旦大学新闻系、物理系高材生。董卿刚开始识字,她爸爸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抄古文,书本在她的生命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再长大点,她就要求在假期看父母列的书单,博览中外名著。
渐渐,读书成了她的习惯,现在依旧保持着每天读书1-2小时,在以往的采访中她就说过:“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初现《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原以为董卿只是简单串场,看完节目才深知她对诗词融会贯通,信手拈来,对很多诗词有自己的见地。
在第三场中,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时,她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紧接着又来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在古代就非常有名,很多文人雅士拿它作为上联来求下联。比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而在面对一位有个盲人父亲的选手时,董卿引用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可见,不仅仅是中国诗词,各国文学,董卿均有涉猎。读过的书,记住的,就用上,记不住的也不用担心,William Johnson Cory对教育本质进行的定义中有这样一句,“For
the shadow of lost knowledge at least protects you from many illusions.”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
所以,很多人看董卿第一印象可能不是漂亮,而是更有吸引力的知性,曾国藩有句话,“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董卿最美之处大概就是读书读出来的气韵了。
04
大概在前两年,做节目的过程中,董卿感觉自己的兴奋劲没有了,对自己不耐烦,激情退却,对他人不耐烦,开始使用套路、经验去做事情。
2016年,她董卿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上海的父母,自己则决定在北京孕育另一个“孩子”——《朗读者》。这次她不仅仅是主持人,更是一个制作人。
在这几年,读书对于董卿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习惯,更是一种前行的力量,她想将这种力量与自己的专业素养结合,做一档文化类节目。
从开策划会,写方案,再汇报到频道、台编委会,再经过各级审查,立项,组建团队,寻找资金……这是一个极其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况且,这个时代还有这样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类节目的立足之地吗?
没有全明星阵容,没有顶级流量支撑,仅仅是“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 不爱求人的董卿,成了祥林嫂,不厌其烦地跟来着解释着纸上的方案。
就在这样的境况中,董卿把节目做火了,从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转型阵痛整整持续了一年,这一年不用说团队,她自己对这个节目都一直是有怀疑,有摇摆的,但是都扛下来了,不管前一天夜里,她多怀疑自己,第二天她都要带着微笑去给大家吃定心丸。
文化本来就不是一件很热闹的事情,但是董卿还是把它做热了,综艺仿佛迎来一股文艺复兴,越来越多的“清流综艺”被推上热搜。去年因章子怡大热的词“信念感”放在董卿身上简直绝配。
不过,在谈到对《朗读者》的期许,她说:“我还是希望它持久,维持在一个温度上面,成为一种长久的陪伴。”也许,不只是信念感,董卿身上更带着一种使命感,她想用自己一点微薄的影响力,坚持初心,去和受众产生共鸣,一起读书,一起更智慧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这可能比专业、敬业来得更难得。
05
谈到董卿本职工作,不得不说她的“黑色三分钟”。那是在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当接近零点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马上安排董卿救场发挥,当董卿开始自由发挥时,耳麦里突然出来导播的误判:“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董卿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而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更正,“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董卿仍然临危不乱拯救了这黑色三分钟,也成为了主持学上一个完美的案例。也因为这场发挥,为她赢得了在央视春晚越来越重大的责任。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这13年来,由于董卿的家在上海,每年春晚结束以后,她都是一个人留在北京,回到一个人的家,熬到第二天再乘早班机回家。这种孤独只有体会过的人才懂,但她始终把倪萍的一句话记在心上:“就像是一名战士,如果你的将领永远让你在最重要的前线站着,你的责任有多重,你自己知道。”
今年,不会再这样了,可以不用吃一个人的年夜饭了。
遥想之初,董卿第一次与CCTV产生关联还是22年前, “我首次与CCTV的真实接触是在1996年。作为刚考进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无名小卒,我以剧组外联的身份参加了那年北京、上海、陕西三地联办的“春晚”。在“春晚”上海分会场,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剧组和宾馆之间跑前跑后地为演员吃饭、出发的事情忙碌。
“春晚”结束之后,第二天醒来发现整个宾馆一下子空了,我一个人坐在宾馆的床上,打开电视机看前一天的“春晚”重播,看着看着,眼泪不知道为什么刷刷地流了下来。
在我的生命里,CCTV走近又走远。那时还不敢奢望我能够再次靠近她,只是像苏芮歌中唱的那样: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CCTV的背影留给我的深刻记忆是一场莫明其妙的泪水。”
不知道今年,一场会不会又是莫明其妙的泪水?
而对于我们,也并不是真的要春晚非有董卿不可,可能更是为记忆中那个完整的春节,随着时间流逝,一年年物是人非,而感到的些许遗憾和无力。
我今天的愿望是再多一个粉丝~转载请简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