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爱就像做产品,一款好的产品通常依托于三个因素:优良的交互界面,良好的用户体验,砸钱;一次成功的追求心仪女孩的过程主要要依靠三个与之相对应的因素
首先谈一谈前不久前遇到的一个场景:在一场讲座中,进入了提问环节,演讲者将话筒交给了提问者,但是提问者花了超过5分钟的时间滔滔不绝的大谈个人的感受与看法,俨然是一副演讲者的模样,却始终没有提及自己要问的问题。现场观众陆续开始离席,演讲者多次试图打断提问者的自我感觉良好的陈述,均告失败。最后主持人径自上台,强行进入结束语环节,终于终止了这一尴尬的场面,但是同时也没有给演讲者自己结束演讲的机会。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实际上,也曾多次出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以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式。归根到底,就是在于用户交互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用户的体验。
12月份开始和几个同学做一个创业项目,当时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很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游戏的玩家越来越多,在这个尘埃落定的时候,谁最先开始做的或者谁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并不值一提。这很像谈恋爱,在越来越多的男生和你进行竞争追求一个女孩的时候先后,谁第一个开始追求以及每个人现在获得的好感度并不能成为谁能抱得美人归的唯一考量因素。
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常见,为了一次重要的会晤,我们事先积累了很多准备用来布道的大道理,储备了很多准备讲述的小故事,以至于在与人进行现场沟通的时候始终秉持着这样子的一个观点,必须把我所想说的说完,否则我就无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完全展示给他人,而恰恰忽略了受众的感受。为什么你的人际关系很烂?是因为你所碰到的都是那些难以交往的人吗?实际情况或许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机会一再的出现,而是正是我们自己一再的错失,甚至于断绝了下一次它再出现的可能。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者,大抵如此。
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New Yorker上的这句话放在我们现在的社交中看起来会非常有意思。社交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没有机会或者说是逐渐丧失了某种易被忽视的能力,一种通过与人进行现场的互动而去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之中感知对方的好恶的能力,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依赖社交网络与人进行交流的人认为自己被对方愚弄甚至于欺骗了感情,而对方却有心或无意的认为那并不是事实。因为社交工具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沟通的成本,使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显著。
在华中科技大学这样子的培养基呆久了,会时常听到这样子的抱怨:女性朋友抱怨周围的男生都是渣男,恨不得千里之外,取人贞操;男性朋友抱怨,有发展潜力的异性好朋友只是把自己当备胎,考试的时候异性好朋友突然约自己吃饭聊天时,男性的第六感告诉自己对方是把自己当成考试胎了,和男朋友吵架了找自己寻求安慰是战时备用胎,种类之繁,简直可以让米其林赧颜。
如果我们用看产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事情,或许你会更易于接受一些,异性约你的目的是什么或者是否名花有主,占的权重并不是这么重要。设想对于习惯使用微信 的而且对它有着深度依赖的用户,如果他们愿意给你机会尝试你做的一款用于替代 微信 的社交产品,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而且这个目的通常不是希望用这款新产品替代他们用的很好的微信,从作为开发者的你的角度来说,何乐而不为呢?我们习惯于只从宏观上进行考量用户的动机,而不从现场效果去具体分析转化用户的可能性。
你下载我的应用是为了替代微信,那好,我让你使用;你下载我的应用只是为了免费的50个淘宝币,那没得谈了。
听起来或许可笑,可某些时刻,我们的决策的的确确会受到这种思维模式或深或浅的影响。
在做了很多次旅行之后,我慢慢发现,有时候其实你本无意与突然在旅途中进入你生命的某个人深交,但是与其交往的过程中,对方让整个相处氛围非常融洽,合理的把握谈话的节奏,谈你感兴趣的话题,让你走在道路的内侧,在用餐结束之后递上纸巾以及许多诸如此类的细节,于是后来你们成了随时可以联系的朋友。
老子讲,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如果能深刻理解这一点,或许就能发现做好用户体验和搞好人际交往的相似之处了罢。
于华中科技大学
2015年4月28日
ZjHr/sY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