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以此文,记四、五日如同流水账般的行走。
(一)奴隶社会博物馆有奴隶
其实对于此地来讲,能给我以新鲜感的唯有还算不少只的猴子。博物馆这东西总是见怪不怪的,且世上大多地方博物馆都大同小异:无法辨别佳赝的展品,介绍不够详细的文字,伴随着一群过目即忘的客人形成了一条奇奇怪怪的链子。每每驻足于各展品前想要深究其内部结构的时候,便会被一块儿冰冷的玻璃板子往头上敲一榔头。想要细看文字陈述,却又被这些极其简而意赅的文字搞得晕头转向:重要的信息从不说,没用的废话写一堆。
还好展品够多,可真的没有什么用。无非就是陈列着展品的棺椁环形排列罢了,看完服饰看首饰,讲完现在讲历史,来来去去,真是不能让我提起多大精神来格物,只能走马观花的看,权当图个热闹。要我建议,还不如售卖一本彝族大典,里面有丰富的图文,详尽的历史,有关于此民族图腾、史诗、诗歌文化的全部记录,若是有,我肯定买,并且不再踏入这种旅游景点半步。
不过嘛,猴子还是可爱的。
(二)环湖自行车掉链子
还好下午有趣,环湖骑行,起码能赏风景。犯得两个错误在于:一是四个大老爷们儿骑了一辆四人车,二是期间疯狂的与其他两人车竞赛,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没法儿比,终于,链子断了。
好在是其中一辆车,另一辆无恙。
但是,在意识到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崩溃的。那就等于是两个人骑四个人加一辆车的重量,这飞奔起来的速度还不如慢跑。起先疯狂赶路,后来觉得,干脆慢悠悠的骑吧,我们都不想浪费这种欣赏自然风光的时间。
在这里我一定要补一句集体创作的打油诗:
这个湿地不一般,绿树清水云绕山。
ps:往后连续几日,湿地一词被无数次替换成类似“风景”“宾馆”“玉米饼”等专有名词,后半句相同,每次的违和感都让我们一说便笑个不停。
这可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欢乐氛围啊。
(三)还好宾馆有风景
次日上午出发,历经六小时车程终于到达泸沽湖。山路崎岖,一路颠簸,颠晕了不少人,包括我在内。此次出行第一次感到肠胃不适,吃了晕车药后便半倚于车窗养精蓄锐,时不时的睁眼看看风景,虽说风景与前几天大致相同。
没想到到达酒店等待我的是个惊喜:其中坐落一庭院,有湖,抬眼观瞧是湖畔湖面交错叠至的小别墅式建筑。侧头一望,便是山,高耸入云,云层及厚,唯有缝隙处能撒下丝丝缕缕的阳光。
拿到房间并简单归置后,下楼,坐在长椅上观景。
我已是许久没有感受过如此的闲暇与惬意了,虽说仅仅只是下榻小栈一隅,却已然体会到一种近乎以“幽玄”之说的道法。坐在依山傍水的木桌前,连烟缸上都满是树木的年轮。有一喇嘛小寺坐落于小山一角,半隐半现,在它的背后是刻画着厚重云层的天空,这一望无际的白茫茫被浅蓝色剪成了穗儿,穗儿便脱相,泛了蓝。在这片天地中,无论是朋友还是仇人的经过都不会对我的思想维度造成任何的打搅,至少在我自己的世界里,我就是山,我就是水,我就是万物,我正在复苏。
不时有小鸟衔枝筑巢,定睛一看,此巢就在自己房间阳台下方的木质夹层中。鸟儿不时的飞进飞出寻找搭建房屋的材料,仿佛在缓缓的做着一件蓄谋已久的大事。
没错,当人孤独时,世间万物都有了灵性。
(四)篝火晚会没篝火
我其实一直都对民俗商业化持以怀疑态度,但此先的认知并不深刻,直到我来到了泸沽湖的城乡结合部,观看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演出。
且不说一个小小的院落凑上七八百人并且收着一张一百二十块的门票钱能净赚多少,就是疑惑:这种粗糙低成本假唱假民歌的演出能在未来有多少改观?
声光电的融入与midi录音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让那些最传统的民族展演变了味道。听到功放的粗糙质量后更别指望有调音师的存在,当地民歌用汉语唱后更别说这是摩梭族“应对商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编这么一个无聊故事也更别指望能有什么真情实感的流露,亲个嘴唱个歌跳个舞就完事儿的婚俗你们当观众是一群傻子么。
无病呻吟的演出形式背后是现如今糟糕的旅游产业政策,虽说在这个以钱为主的商业时代这些演出确实及大的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和GDP,但换来自动抹黑自己民族文化特色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文化,在这个时代没有越来越流通,反而越来越闭塞,因为这种假情假意的表现力实在是不能让我体会到属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内涵,反而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尴尬不已。
副标题说没篝火,其实是有的。当地领导在演出结束时点燃了篝火,没有人唱歌,没有人跳舞,只有一群傻乎乎的游客对这一团毫无意义的火焰拍照留念。摩梭族姑娘们被游客拉着合影,她们大概也会想,我们祖先的生活,应该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