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
在师兄和同门的促进下,行动小组印了两辑Academic Literacies。一个下午看英文文献,看得哈欠连天,晚上八点半开始看中文,效果略好。今天正式启动阅读师兄分享的各种资料。从Professor Wang系列读起。
本篇更像是系列论文的推介汇报,包括理论依据、实证研究、“续论”应用于教学的几个设计设想。
假设:
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将“续”引入教学,检验是否有效克服语言学习难点并显著提升教、学效率。
理论依据:
交际体验、语境中发生语言使用。
“续论”的特别之处:
强调高效的语言学习利用了对话过程中存在的不完整语段。学习者一边理解这样的语段,一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补全、拓展。
实证研究:
姜琳 陈锦2016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读后续写是否提高习作的准确性、复杂性、流利性
王启 王凤兰2016 韩国留学生读后续写实验,检验是否适用于汉语二语学习
洪炜 石薇2016 检验读后续写能否帮助外国留学生解决学习汉语名量词的难题
姜琳 涂孟玮2016 检验读后续写对促学单词有无优势
许琪2016 考察含续的翻译任务,能否提高译文质量。
毫无疑问,这些实证研究数据都表明:读后续写实验组的效果都很ok.
作者认为:这些实证研究表明,二语学习的学习任务只要含”续“,促学效应都十分显著。
因此提出构想:
续论的应用
论文的图1 表1 都很清晰,给出了八种”续作“的变体。分别是:
听后续说 视听续说 读后续说 对比续说 读后续写 听读续写 图文续写 对比续写
每一种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补充。
结语:
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有”续“就有……,有”续“就有……,
有”续“就有……,有”续“就有……,有”续“就有……,……
作者提出”以续促学“假设,期待更多实证研究。
个人感悟:
我看的相关文章还不够,只是依然持保留意见,并不能像作者一样对”续“保持足够的乐观。几个实证研究的验证点都是“是否适用教学”“能否帮助学习”“”有无优势“”能否提高“这些功效性问题切入。我认为,给出一定的材料,让学生在随后的续写续说过程中有迹可循、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据此得出的实验数据,当然不言自明,好比给出了与正确答案相似度极高的参考答案,学生据此得出的有效的输出,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如果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发现相关成绩、指数有所提升,又用什么保证,单纯是这种“续作”在起作用呢?还想再看几篇实证论文再来谈。
观望中。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读后续写“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