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即将上小学四年级,从三级开始小学就有四门主课,语数英科。虽然现在国家减负,作业不是很多,但四门课做下来也是要花挺多时间,特别是期中期末阶段,作业多起来,就会弄到很晚。
班上的孩子很多在补课,有的是因为成绩落后,想要提升的,有的是想要拔高拔尖的,课程形式线上线下都有。甚至可能有一些在提前超前学的。
身边的父母很多都是焦虑又茫然的,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抱着别人都在做,我们也去做了,至少不会错吧。有的是不想被卷入这场风暴,但也避之不及,无法置身事外。
当然,我也是这焦虑大军中的一员,每天下课后的群消息,让人看的胆战心惊,生怕孩子退步了,被老师批评了,自己被老师私信了。回到家里,孩子如果不配合,又让人气的头发竖起,忍不住要吼几声。
想想我们小时候,放学总是在村子里疯玩,假日更是漫山遍野找不着人,快乐是不言而喻的。而眼下的小孩,每天在学校高强度高压的学习,回家还是学习,假期还要学习,这种节奏着实不是我想要的。
前两天,读到了一篇关于管理的文章,叫做“找到你自己的节奏”,文章中说到:节奏,其实就是阶段目标。就是每个阶段,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和里程碑。直白点,就是沿着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从北京到深圳,每个阶段走多远,走到哪,不仅清楚,还能按时做到,这就叫节奏。
管理学上有一条基本理论,那就是目标和资源,要具备一定的匹配性。如果你的目标太大,资源太少,那就很难实现目标。但如果你的资源很多,目标太小,也会浪费资源。
这篇文章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也让我沉思,什么是自己的节奏。我在对待孩子的学习,身体,以及心理精神方面,是否有找到跟孩子匹配的节奏。
世间人都在匆匆赶路,我们置身于来往穿梭不息的人流中,内心是焦虑和迷茫的,有时还会被裹挟着前进,跌跌撞撞,走走停停。有时候又太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我想学习成绩当然也是重要的,父母都期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好的日子。只是,正如管理学说的,目标和资源,要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倘若目标太高,我们的孩子自身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源去够得着那个目标。如果一味地耗费孩子的时间和心力,去够着老师和父母设定的那个目标,那么最后就算够着了,孩子也会是伤痕累累。
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找到孩子自己的节奏,在他的节奏里去帮助和引领他。要想找到孩子的节奏,就必须清楚,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
文化美学的大卫老师说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这一生过的幸福。而想要获得幸福的能力,就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学习便是一个积累思想的过程。
我非常认同大卫老师的这段话,我也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我想这就是我跟孩子要坚守的主轴,沿着这根主轴,我们知道该往哪走,也就有了自己的节奏。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首先,要大量阅读,多读能启迪智慧的书籍,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籍。
其次,多带孩子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去增长见识。
再次,不卷时间,不卷时间,不卷时间。
也许,最后我们的孩子可能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没有在有形的世界里获得有形的结果。但是,她在思想的无形世界里积累好了自己,这个才是最终的幸福。
找到自己的节奏,然后相信时间的力量。
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