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说:“师父,前方是何处,怎么如此大的妖气?”
唐僧说:“你个sb,这里是丹寨,常年云雾缭绕,人们都称它为云上丹寨。”
那么丹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丹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地处崇山峻岭的多民族地区,这里因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原生态民族风情,拥有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丹寨,你可以寻找到黔东南最原生态,最美的地方,云雾缭绕的山峰、一望无际的梯田、清泉相伴的苗寨、吊脚楼前的锦鸡舞……
想想就很沉醉有木有,云雾缭绕的丹寨到底多让人沉醉呢?
锦鸡舞
古老的图腾传承
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图腾崇拜已渐渐淡出人类社会,只在极少的地方有所保留,比如这大山深处的丹寨——至今就还延续着完整的“鸟图腾崇拜”传统。
丹寨人自称“嘎闹”,意为“鸟的部族”。自古以来,丹寨人就尊鸟为图腾,奉锦鸡为神,保留着穿“百鸟衣”、跳“锦鸡舞”的传统。
在清脆优美的芦笙曲调中,舞者应声而起,她们头上绾发高耸,模仿锦鸡头冠的银头饰一步一摇,百褶裙上的彩带仿佛绚丽的锦鸡羽毛。
羊先苗寨
原生态村落
羊先村是一座山坡上的苗寨,村路从山顶蜿蜒而下,云雾从谷底升腾起来,羊先、羊告上下两寨在山坡上若隐若现。
连接上下两寨的阶梯两旁,花丛不时出现,拐角处或有参天古树,但云雾却让你看不到树冠。
寨子里,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顶登远眺,可以看到群山上云雾缭绕的风光。
妇女孩子穿着独特的民族服饰穿梭于村寨之间,为这座山坡上的村子增添了一道风景线。
羊先村是著名的苗族织锦产地,盛产纺织和刺绣。当地妇女制作的精美服饰,颜色鲜艳、图案突出。
高要梯田
原始的自然风光
高要村的梯田是电影里最吸引人的风景。高要村里苗族吊脚楼处处可见,想看壮观的梯田,就要站在吊脚楼高处,不管是否有阳光,1000多亩梯田让人叹为观止。
一千多亩梯田景观顺着山势,层层叠叠,从山脚一直延伸至山顶,像一条条美丽的苗家腰带,装点着雄浑的大山。放眼观望,梯田景色迷人、十分壮观。
大大小小近千块的梯田,层层叠叠地铺排在连绵的山岭上,常有苗族农夫牵着牛在田里耕作。有时传来歌声,正在犁地的老黄牛也会附会地回应两声。
云雾飘过时,远近梯田都好像掩在一层白纱后面,当天气放晴,阳光又把水田映照得波光粼粼。
然而,让人更想象不到的是:滋润和灌溉这一千多亩梯田的水源,竟然是高要村村头前一眼水流常年不断的井。水井被砌成”回“字形,寨子里的小孩会把它当游泳池,远来的客人也常捧一汪泉水洗去旅途的疲劳。
石桥古村
千年遗承造纸术
手工造纸是丹寨石桥村特有的民族传统工艺,从唐朝中期开始沿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且传统工艺保持完好,并被称为我国现存的“活化石”。
丹寨北部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南皋河,河上有座由天然岩石形成的石桥,这里因此被称为“石桥村”。距石桥不足百米的河对岸,有一处高逾百米的悬崖,被当地人称为“大岩脚”。
悬崖自下而上向外倾斜,崖底便空出了一片可遮风挡雨的地方来。一直以来,石桥村人在山上采摘一种名叫“构皮”的树皮,在河里清洗浸泡数日后,便用来捣浆造纸,这种造纸方式竟是唐宋时期的技法。
远景村蜡染
非遗传承
丹寨蜡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汉唐,兴盛于宋元,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丹寨人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染,把对生活的所有的美好想象、所有理想都寄托和染在这块蓝白相间的布匹之间。
远景村是一个传统的苗族蜡染制作技艺村寨,也是贵州省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传承地之一,全村有232户人家,有近300人从事蜡染制作,蜡染技艺成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千百年来苗族就用这画刀和织染,画着一份吉祥的美好,把草木的生命融入到线布之间,把色彩归于自然淳朴。
卡拉村鸟笼
深山里的绝世工艺
卡拉村是中国著名的鸟笼之乡。全村老小都以手工编制鸟笼为生,形成独特的鸟笼文化。当地有400多年的鸟笼编制历史,村民以鸟笼编制技艺见长。
该村的151农户中,有125户都在从事鸟笼制作行业,年生产鸟笼达10万个。该村制作的鸟笼享誉海内外,远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