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家都爱争辩的命题,也是长期以来被误解至深的命题之一。
活得精彩不是你做过多少事情,看过多少的风景,而是你看世界的眼睛是否精彩。
打个比如:去过世界各地旅游的小孩子算是过得精彩吗?当然不算啊,因为当时的他们根本不懂得欣赏世界,不同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很可能还没有手上的电子游戏机来得吸引。但甚至连电子游戏机对他们来说也不是精彩的,他们会玩,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玩,他们只是出于本能上的好奇心欲望。
我说的眼睛,不是肉眼,不是本能,而是思想。
思想往和本能有很大的差别——你不需要有思想也可以生存,但你不能没有本能而生存。
但在生存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之下,精神需求大于一切。
思想不外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生存来说不是必须,对生活来说是。
思想的层次满足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生理上的。同样,生活的精彩程度也不是出于生理肉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小孩子的思想还没成熟,看什么都只是以表面为参考,他们的第三只眼睛在这时还没有成型,模糊一片看不见任何东西。遗憾的是,成年人也不一定就长成了第三只眼睛,好多成年人都是机械人,判断依据总是跟随他人和外界的说法而定,他们内心有许多的争执,但最后都被偶然的第三力影响推动,几乎所有的选择都不过是出于他们的本能。
拥有第三只眼睛的人仿佛是带了高清镜片的眼睛,隐藏在事物里面各种不同的规律与资讯开始出现了,生活第一次开始拥有了更高层次的意思。
我说的第三只眼睛,是独立思想。
一个人的思想影响着他看世界的方式,而他看世界的方式往往就就等于他的生活方式。
随从思想的人会跟着他人的步伐规规矩矩的生活,为了得到心灵上的安全感,他们总是在不由自主的讨好别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自己,只有别人;恶毒思想的人看见的东西都是有阴谋的,别人总是要害他,而他也总是要害别人,他的世界也就只有恶毒了;充满爱的思想的人在哪里都看得见爱,去到哪里都看得见美丽,他们的世界充满了希望与善意。
但无论任何思想都不会以单一的情况出现,现实的情况是: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几个思想,爱与恶毒、随从和自我中心、贪婪和满足,无一不缺,差别只在于程度。
我说的独立思想,不是单一的充满爱或者充满恶毒,而是意识。
你意识得到你自己看见什么,你意识到自己选择了什么,你同时看见爱和恶毒,你同时看见希望和绝望,你才能从中选择程度。
当你看见事物背后的真相越来越多,你才算是看见了精彩——精彩从来就不可能是单一的颜色,而是不同颜色的完美组合。
而这一个颜色的组合有多精彩,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爷爷为孙子说了个故事:“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两头野兽,一只是白色的,代表着善良和希望;另一只是黑色的,代表着恶毒和绝望。两头野兽每时每刻都在对持斗争,至到人的生命结束的那刻。”
“那最后是白色还是黑色的打赢对方呢?”
爷爷拍了拍孙子的手背,看着天真无邪的孙子说:
“这就看你选择喂养哪一只野兽了。”
你的选择是什么,会影响颜色的比例,如果你选择白,并不代表就不会出现黑,没有黑的衬托白不是白,而是“无”。
当你开始建筑你自己的独立思想,从不同的事物里面去寻找不同颜色的材料,并一点一点的把这些颜色建筑成自己的思想城堡时,思想城堡也越来越宏大壮观,你的生活也就越来越精彩,看世界的第三只眼睛也越来越清晰。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很简单,同样一个风景,两种照片。
你上网找到的照片,和你自己亲身拍下的照片,两者之间的带来的差别,就是意义。
最后,你终于可以秉持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去看世界,你看见的不再只是所谓的视觉享受,而是精神享受。
这一种享受会丰富你的内心世界,这一些肉眼所看不见的意义将会滋养着你的生命。
然后你的独立思想再一次茂壮成长。
这些原理,也是大师们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知识体系的原因。
但为什么?
只因为一个人人都会有的心理因素——我们会再往后深入探讨这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