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描述的是阿富汗在1973年政变发生前人们生活以及政变发生后人们的生活,主角阿米尔和哈桑是喝着同一个乳母的奶长大的两个人。
阿米尔的母亲因生他而去世,哈桑母亲生下他就跟着别人跑了,哈桑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他们是扎哈拉族,在阿富汗主要是由普什图族统治,所以他们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平等待遇,就像以前的黑奴一样,扎哈拉族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是阿米尔的爸爸和阿里都说喝着同一个人的奶的两个人就是兄弟。
故事到后面戏剧化的发展为哈桑和阿米尔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是真正的兄弟,阿米尔的父亲睡了他从小玩伴阿里的老婆,而阿里却在哈桑出生后继续在这里生活,直到后面哈桑受到伤害才离开这个家。
阿米尔和哈桑同父异母,但是阿米尔拥有他爸爸所能够拥有的财富与地位,哈桑却只能像仆人一样操劳生活,这里面的爸爸又不能像对阿米尔一样表达自己对哈桑的父爱,所以对哈桑他是很包容,而对阿米尔很严格,阿米尔总会因为得到父爱做一些伤害哈桑的事情,哈桑是真正的爱着阿米尔,里面最经典的就是“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可以为了阿米尔无私奉献,最后阿米尔为了索拉博无私奉献,索拉博是哈桑的孩子,因为塔利班人失去父母。本书总共有几个要点,人性的懦弱,人性的奉献,人性的自我救赎。
人性的懦弱表现在阿米尔的胆小怕事,书中的阿塞夫是一个强硬而且人性从小有点儿扭曲,在阿米尔赢得风筝大赛的那天,阿塞夫为了报复哈桑用弹弓打了他的眼睛,阿塞夫对哈桑进行了性侵。
在哈桑受到性侵的时候阿米尔并没有挺身而出,因为他害怕阿塞夫,他也不敢为哈桑出头,他在心里那时候并没有把哈桑当做是朋友,因为他总是在没有人陪他玩儿的时候才会跟哈桑一起玩儿,他自己也有受到周围的影响,有点儿看不起扎哈拉人,哈桑和阿米尔的友谊有时候是不对等的,哈桑能够跨越种族,而阿米尔不能跨越种族。
人性的奉献,哈桑在性侵过后并没有抱怨阿米尔,依旧待阿米尔如初,想要和他从新开始友谊,但是阿米尔内心已经有了隔阂,他害怕看哈桑,也害怕去想哈桑所经历的,在他生日那天他将钱和手表放在了哈桑的垫子下面,诬陷哈桑偷了他的礼物,没想到哈桑没有一点儿犹豫的承认自己偷了东西。
哈桑为了阿米尔又一次承认,哈桑不管是好的坏的都愿意为阿米尔付出,因为哈桑是真的爱阿米尔,从哈桑出生叫的第一个名字是阿米尔时就已经注定哈桑会为了阿米尔牺牲自己的生命。
阿米尔以为父亲会赶走他们,但是没想到父亲竟然能原谅哈桑,但是阿里坚持离开,阿里作为哈桑的父亲无私的保护他的孩子。其实阿里对阿米尔的父亲也是真的奉献,自己的老婆被老爷睡了依旧能够在这座房子里奉献,而且没有怨言的养着他们的孩子,也为了老爷的声望不说出任何一个字,因为在阿富汗名声很重要,男的注重的是地位以及名望,当时老爷在当地属于名望之族,如果事情传出去对他的声望很不好,所以阿里为他,千千万万遍。
其实在阿富汗男女对待存在差距,女性永远处于一种低下地位,人们对于男女存在双重标准,男性在外面有几个女的叫风流,没有人会过问,也没有人会在意。
女的在外面有男人就会到处疯传,尤其是如果没有提亲的女性在这方面有越格就不会有人上门提亲,而且他如果和男人讲话别人就会觉得是女人在勾引男人。
从阿米尔妻子索拉雅就是例子,因为十七岁跟着一个男的私奔过,到了美国还是有人在背后议论她,说她不纯洁,阿富汗人不管跨越地点还是时间人们依旧会记得这个女的怎样,不会记得这个男的怎样,双重对待在阿富汗比较严重。
哈桑的死间接是因为阿米尔,虽然杀死他们的是塔利班,哈桑因为盗窃事件发生后哈桑和阿里已经离开了喀布尔,阿里因为一次轰炸死了,哈桑结婚而且已经在乡村有了自己的房子和生活,阿米尔和他父亲则在战争爆发中去了美国生活,阿米尔父亲把房子留给拉辛汗居住。
拉辛汗因为一个人守着阿米尔他们的房子感觉到孤独寂寞,所以想找哈桑回去陪他一起生活,哈桑刚开始是拒绝的,因为他已经习惯了乡村的生活,但是在哈桑得知了阿米尔父亲去世的时候,第二天哈桑答应了回到喀布尔,他们在喀布尔过了几年的幸福生活,但是最终塔利班改变了这一切,塔利班为了得到大房子说他们是小偷,就这样他们被哈桑和他的妻子被塔利班用枪打死在街头。
哈桑因为想着阿米尔回到了喀布尔,也在他出生的地方失去生命,就像哈桑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跨越了种族,跨越了自我,对他的玩伴一如既往的付出奉献,这也是人性中的爱,阿米尔自己也知道这个世界没有能在像哈桑一样爱自己的人了。
人性的自我救赎,主要从阿米尔和他父亲两个人的行为能感受到救赎的过程。
阿米尔父亲因为睡了阿里的老婆,而且阿里帮自己隐瞒事实,他对阿里和哈桑很好,哈桑因为出生就是兔唇,他请了外科整容医生帮哈桑治理,他修恤孤院,帮助穷人,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处在贫困阶级,但是自己又不能光明正大接收这个儿子,内心的纠结与愧疚让自己不断的积德行善,当一个人的罪行导致他去行善就是一种救赎,是一种内心的救赎。
阿米尔的自我救赎在拉辛汗叫他回国,他回国得知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哈桑被塔利班打死,他的儿子索拉博还在孤儿院,拉辛汗要求他去找到索拉博,内心挣扎的阿米尔决定去找索拉博,整个过程是曲折的。
索拉博被送到了塔利班组织里当一个舞童,而且还受着他们的性侵,这个塔利班组织的头目巧合的是阿塞夫,正是以前性侵过哈桑的那个阿塞夫,为了索拉博,为了哈桑,为了自己,阿米尔和阿塞夫为了以前的恩怨做一个了断,阿米尔被阿塞夫暴打,看着阿米尔快被打死,索拉博拿起弹弓挺身而出,他继承了哈桑的勇敢,他打到了阿塞夫的眼睛,这样他们才离开了那个恐怖的塔利班。
阿米尔要收养索拉博,但是跨国收养以及现在阿富汗战争未散,收养成了一个问题,阿米尔曾经承诺过不会把索拉博再次送到孤儿院,索拉博深信不疑。
但是因为原因手续原因要暂时把索拉博送到孤儿院,索拉博就在这晚选择了自杀,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宁愿死亡也不愿意回到以前的生活,对于一个坚强能够忍受性侵活着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生活让他选择死亡。
所以对于一个孩子不要给他希望又给他失望,因为在战争年代他受不了这种残酷。但是索拉博被抢救过来,被带到了美国生活,但是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很难让他释怀,一次玩儿风筝的过程中,他稍微开始释怀,他喜爱的风筝,能敏感的找到风筝飘落的方向,和他父亲哈桑一样,总是能很准确的找到风筝的位置。阿米尔现在能像哈桑为了他一样为索拉博追风筝。阿米尔能够为他,千千万万遍。
故事充满着曲折与转折,阿米尔在故事中没有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后面收养了索拉博能够为他付出所有,这也是作者埋下伏笔,当别人为你付出的时候你也有为别人付出的时候。
不管是在战争年底还是在和平年代,其实每个人都有着人性最基础的,只是在最艰难的战争时代表现的最明显,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不信任。
现在社会也是差不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经被金钱利益所蒙蔽,人们相互汲取着对方的价值,人无完人,也没有绝对好人和坏人,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社会为何如此多的人想要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或者一夜成名,人们在这个前行的过程中缺少了脚踏实地,不知道做什么就盲目跟从,其实追风筝的人就是在告诉我们欠下的始终要还,不管是以哪种方式都要赎罪。
人生就是在犯下罪行过后不断赎罪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