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 12
今日启发:
Elton:
日文文化的曙光
农耕生活与弥生青铜器·铁器文化
农耕普惠列岛全地
如上所述,绳纹文化时代晚期水稻栽培技术等中国大陆文化已有初传北九州的迹象,但是总体来说,这一时代日本列岛仍处于封闭状态,对传入的大陆文化在很短时期内就失去了吸收的能力。约公元前5世纪至约公元3世纪,从中国大陆或通过朝鲜半岛大量传入的农耕技术和青铜器、铁器 构成了弥生文化的两大特征,这在日本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作为弥生文化的特征之一,农耕技术传入以后,由于日本多雨湿润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栽种水稻,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日本考古学者从弥生文化遗迹中,发现带有稻来痕迹的土器、木制农具的遗物和水田的遗迹等,据此推断弥生时代前期已经进入水稻耕作时期。当时水稻耕作多在海边的湿地进行,收获量较低。一些接近海岸的森林地带发生“海退”现象以后,形成了大范围的海岸平原,发展为较大面积的水田,为水稻耕作创造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同时,据20世纪80年代后期考古发现,弥生时代中叶后期,从北九州传入的水稻农耕技术已经迅速传播到西日本一带,发展到以大和盆地为中心的地区,并普及至边远的东北地方的北部。这一地带原先被认为是非农耕地带,是持续绳纹时代采集渔猎文化生活的,而此时水稻耕作已成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农耕作业迅速从北九州扩及整个日本,农耕文化的新时代到来,宣告了绳纹时代的采集渔猎文化的结束,日本上古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化极大进步。
图片
共同体的“王”
弥生人进入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后,开始摆脱游牧生活,逐渐实现了定居的生活模式。随之,部落逐步扩大,部落与部落之间实行联合,开始形成部落联盟、共同体集团,出现了部落族长。原始共同体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农业共同体则是非血缘关系、以土地为中心的结合。同时,农耕的生产工具已非属个体所有,而是农业共同体共有。部落联盟的族长们为了适应政治和经济上的发展,需要扩大自己部族的势力和增加自己的权力,便自称“王”,支配着部落民的生产和生活,拥有一定专制的权力。这说明已出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分化苗头。
这个“王”的不同,也反映在当时的墓葬形式上,虽然是采取共同墓地的形式,但在陪葬品方面,部落的“王”与一般部落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以此显现他们地位高低的不同。比如,福冈县春日市须冈本古坟遗址出土的瓮棺葬,拥有很多弥生青铜器,计有前汉镜30余面、铜矛5支、铜剑3支,还有许多环状玉器等陪葬品。这种墓葬说明当时已有高于一般人的联合部族权力者存在。因此,日本考古学者推测,这些坟墓是约在弥生时代中期的“奴国王之墓”。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