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一休两岁的时候,我受从众心理驱使,为他报了个价格不菲的早教班,
因为年龄小,需要家长全程陪同,我也就被逼无奈地陪他上起了早教,
一周三节课,一节一小时,以游戏、音乐、故事为主,
老师坐在前面手舞足蹈、精力充沛地引导,五六个小朋友坐在老师对面的地板上,痴迷地看着、学着,
家长则坐在自家孩子的后面,一边听老师讲一边留意孩子的反应,准备随时出手协助、鼓励或者管教,
在别的家长面露喜色地为自家孩子的表现喝彩时,我则一脸尴尬地看着一休不安分地在教室里一圈一圈不知疲倦地跑着,
为了不打扰其他人的正常活动,我当然希望他能像别人似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跟上老师的节奏,
于是我喊他“一休,过来!”
他像没听见似的只管撒欢了跑,
我脸上一阵热一阵冷,没办法我只好当着大家的面硬着头皮站起来,要把他抓回来,
一休一看到我跟在后面、两只手像捞小鸡似的向前伸着来抓他,他更来劲儿了,两条腿迈步的频率明显加快,
还不时回头看发出一串“咯咯咯”的笑声,
我一脸局促,快跑几步一把揪住他,把他拎出教室冷静一下,
到了外面,我又是批评又是吓唬,“你表现得真不好,别人都在听课,只有你在跑”“你为什么要跑!这里不是跑步的地方!你真烦人!”
他脸上原本浓郁的笑容渐渐褪去,换上一副忧伤、不知所措的表情,
嘴巴张了张,可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却“哇”地一声哭出来,
我更是心烦意乱,只好胡乱地安抚一下,等他稍稍平静,又把他拎进教室,生怕这堂课打水漂,
这下他老实了,但又像个枯木根似的瘪着嘴呆坐着,完全失去了活力,
连着几次上课都是如此,前半段生龙活虎地瞎跑、后半段无精打采地枯坐,我真的愁闷,
一提起上早教课,我就心生胆怯,像是要去打一场硬仗,而且是必输无疑的那种。
贰
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向同班表现很好、成熟稳重、专注力很强的小朋友的奶奶请教,
她不经意的一段话却为我打开了新大门,
“我们也没有刻意教过他规矩之类的,只是在家经常给他讲故事,孩子妈妈为他订的儿童绘本啥的,一周寄一次,一次一大箱,里面有书、玩具很多东西,我们就陪着他读、跟他一起玩。”
我边听边思索,脑子里浮现出一副副亲子互动的温馨画面,
爸爸妈妈陪着他玩游戏,他坐在妈妈怀里支着小脑袋听故事,或者爸爸妈妈忙自己的、他在一旁玩玩具,
老实说,这种场景我家也有,但不多,亲子阅读更是一次也没有,
我从不觉得阅读也可以作为亲子互动的方式,因为我小时候就只是撒了欢地疯玩疯跑,我理所当然地以为一休也应该如此,
当天回家我便在网上购置了一些评价不错、有折扣的绘本,《神奇校车》系列、《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塔木德》系列、《洞洞书》系列、《揭秘》系列都是那时购入的,
我开始有意识地为一休讲绘本,他也愿意听,我当然开心,于是更起劲儿地讲,没想到一眨眼便坚持了四年多,
借由亲子阅读,我俩总能收获一段安静又温馨的时光,后来逐渐发展为雷打不动的睡前活动,
每日睡前一休去书架选两本绘本,钻进被窝,坐在我两腿簇成的窝窝里,我讲着原汁原味的文字,他一声不吭地看着图画,
现在依然如此,随着他的长大,贴在我胸前的小脑袋从我的胸口到我的脖子,如今快要挡到我的眼睛,
回头望,我很珍惜每晚的这段时光,一个一个看起来很短,但累加起来却很惊人。
叁
也是在参加早教的过程中,我看着一休与同龄孩子的表现大不相同,
而且别的孩子一旦乱动、没跟上节奏,爸爸妈妈凑在耳朵边嘀咕两声就能解决,
而我的话语却完全没有这种分量,只会让一休表现得痛苦、挣扎,
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作为妈妈是不及格的,我和一休之间的链接是断裂的。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生完孩子后,我只寸步不离地陪伴一休到六个月,
产假一结束我便投入到每日耗时很长的工作中,
每个翘首企盼的节假日都被我用来聚会、旅行,一休则被我大喇喇地丢给父母,生怕他影响到我的娱乐,
他周岁之后,我更是放开手脚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水果微商,
现在去翻看那时的朋友圈,海量的水果推广里零星夹杂着一休的照片,且多是作为我的水果小模特,
我并没有认真记录过他的成长,他似乎也不怪我,
或者说,他尚不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更有可能,他已经习惯了,习惯妈妈只是一个晚上会跟他睡在一起的人,并不是无时不刻陪伴他成长的人,
而那时我对于自己的缺位没有丝毫的认知,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明智且尊重自己的,同时对孩子也不会造成伤害的,
直到我开始陪着一休上早教。
所以,之后有人向我取经,问我是否应该带孩子参加早教,是不是智商税,
我都会真诚地回答,
“早教对于孩子并不是必选项,但是我却因此受益、获得成长,
因为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给了我一个赤裸裸的反馈,
让我有机会审视自己与其他家长的差距,直面自己就是一个完完全全不合格的家长。”
正因为暴露了问题,我才意识到与一休产生连接的必要,然后开始坚持陪他亲子阅读,开始关注如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总之,
如果你问我,
孩子的成长什么最重要,
我会告诉你,
是陪伴。
而很棒的陪伴方式,
一定是亲子阅读。
公众号:豆芽儿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