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是母亲去世的第六十二个月),用手机习惯性的扫了一下电脑里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登陆了微信公众号。
每天以十几个掉粉的速度呈现着,这个还不算扎心的,更让我厌弃的是自己原创文章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
我不敢确定,这个公众号带来的还有没有欲望,甚至觉得都快成为鸡肋了。
公众号丁小村在文章《百万人读你,不如你一个爱你》写了一段话:尊重读者,不要去讨好献媚读者。作家能够做的只有这么几件事:把手艺弄的更好,让自己更真诚些。
01
进入三月份,是我开始在这所中学第二个年头,这一学期压力与日俱增,语文成绩非常不理想,已经突破我的心里防线和对于语文兴趣的底线。
我都开始否定自己能不能教语文。简直是肥了语文老师,饿死了全体学生。
为了不至于在考试成绩上出现太过明显的差距,我也减少了写作的次数,压缩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每天充当语文老师兼保姆,全方位立体式“紧追”学生,在学生面前刷存在感。
对于所谓“差生”,自己主动去找这些学生给我背诵,正式作业谁不交,绝对事不过夜。练习册和阅读练习作业,我也决不允许有漏网之鱼。
以前的我在学生面前,是一个友善无拘无束的心理学老师,这一学期的我转脸变成江南七怪之老大-柯镇恶。
不论男生女生,一律一视同仁。没有了幽默的交流,只有冷酷无情的僵尸脸。
说实话,我也讨厌现在的自己,但在考试成绩面前, 你只能趋之若鹜。
总以为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不用讲,但我发现自己错了,乡村的学生文学功底太差,只是简单盲目初级玩着手机游戏,缺少一种格局视野和基本的联想以及想象的能力,随着年纪的增长,已经干感受不到文学和读书带来的兴趣和快乐。
这几年农村“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学生也感觉到读书换不来赚大钱的等式,看到学生把读书当成得分唯一途径,我心中有些莫名的悲哀。
就像自己在写作这条路上,走了这么久,很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写作,进而可能当一个全职作家。
我很欣赏那些爱看“闲书”的学生,虽然课堂上不允许,但是我也不会严厉批评。保留学生爱看“闲书”的兴趣,鼓励他通过看“闲书”写属于自己科幻类型的小说,这才是他们体会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我虽然减少写作,但是我更侧重学生的写作,哪怕是流水账,抄作文书的文章。只要作文本上出现一个字,我都会认真批阅,这既是我的工作职责,更是把自己的文学作家梦寄托在他们身上一种方式。
韩寒曾在2018年1月自己微博中写了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坦然自己当年没有参加高考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他写道:“最后一段,第一读书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读书的确未必在学校,但学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感谢与遵循。”
第二,别以为读了几本书,有了点知识,有了个文凭就了不起,这只是开始,是人生的标配。
02
电子书的普及,一度让我该不该买书犯了难,古今中外,那么多的经典名著,我一辈子不停歇看也不会看完。
所以四年之前掌握读书一整套流程,到现在我已经开始摒弃了。
之前读的一本书,都是完整的准备工作,黑笔,红笔,彩色亮光笔,一本读后感记事本。读完每一页,我都会在旁边做下标注,用红笔写出自己的心得或叫体会。
但这一样一道工序下来,拆解一本书至少两个月,而且没有任何成就感,我会感到有些怅然若失。
我很羡慕那些大神比如樊登和十点读书敢于写书评的“大家”。
对于读书人家没有那么麻烦,简捷便利几道工序,就将名著了然于胸。
更要命的是名著拆解下来做成课程视频或音频,卖给那些梦想读书走捷径,一夜成大师的“舒适区”的懒人们。
我很不屑那些浮躁的买课程书评人,和那些不主动思考读书和盲从大师的人们。而我更痛斥的是自己也梦想成为书评大神和已经成为那些低勤奋的群体。
如今的我依然在坚持读书,但读书不再是循规蹈矩了,沦为片面的追求读书数量,囫囵吞枣,一眼带过,根本就没有走心地去看书。
所以看过的书,用红笔划过占据书架一大半,但当我拿起来看到封面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失望,仿佛因读书占据的时间都是被我无情荒废掉了。
和别人在我读书时间旅游和赚大钱相比,我算是白活了这段时光。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答案: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许多食物,现在已经记忆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0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东风吹起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并未站在风口上。
独处在党支部办公室,有了独立的电脑和打印机,为自己用废纸打印网上经典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
五年前在小学,总是趁学校老师走完之后,就杀个回马枪,用破旧的打印机打印文章,打印文章是一个很费事的体力活,先复制,文章里有图片的话,要在记事本过滤一下,把图片剔除掉。再粘贴到word文档里。
刚开始那种偷偷摸摸的打印充满了惊喜和刺激,甚至专门在家里买了一个打印机。来打印字数上百万的文学名著。
但五年之后的现在,打印机已经换成新的,也有自己的时间,不用偷偷摸摸去打印,但那种勤奋的态度也随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了。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
公众号大V粥佐罗写了一篇叫《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讲了一件事,我跟那个做销售的朋友说:“你做了两年销售,如果继续这样只是天天谈客户。
第三年你可能还是这样,你要抽出时间多听一些课程,更新完善你的知识体系,并在之后的销售过程中去运用实践,你呀多学一点品牌的知识,营销的知识,这样对营销工作帮助很大,你要多一点商业知识商业思维,这样你越来越专业,谈客户更有说服力等等。”
总以为所有的客观条件准备好,自己可以随时完成自己的计划。
但计划流于形式,而且对于网络经典的文章,没有制定好计划去阅读,做归类。
比如自己写的长篇小说,如何结尾,或者何时才能修改结束,遥想去年九月份开学前,已经将纸质版修改结束,原以为电子版很容易修改结束,但一转眼已过了半年。
电子版上的错别字还静静躺在U盘里,除了经济压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拖延症在作怪。
共产国际导师卡尔.马克思是这样定义人的:“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那么,幸福就是各种关系的平衡,各种状态的平衡。
04
人有时很容易满足现状,突破一丁点就认为所有的事情很容易坚持做。所以当我习惯了每天读书时候,总以为这就是人生一大质的提升,至少我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强吧。
所以也就安心做了井底之蛙。甚至认为这样的勤奋可以感天动地,甚至惊艳到自己。
可以说有些膨胀不能自控,等我在这个层次待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
因为在这个层次我已经自我感到孤独了,所以也就自我归于沉寂了。
回头看看,那些日更的大神,已经将写作读书做成生意,已经走向正常职业的途径。
一年以前,我会用大部分时间写文章,大部分精力在各大软件平台更新文章,以及用吃饭睡觉时间给各大公众号平台投稿,但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那时给我很大的打击。一度产生自卑的感觉。
现在很久没有再更新文章,平台的粉丝也纷纷脱粉。
这些都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现在写作越来越没有灵感,周末面对窗外的枯枝的叶子发呆,一发呆就是好半天。
一个字都没有写出来,一看着书房的书,里面有很多提供的素材,但不知从那本书下手,书桌上放着读书笔记,记录的文章本子,平时收集的素材和故事。
但始终找不到文章的贴入点,看着那些大神写的文章,开头到中间和结尾,始终秉持时间热门文章的模式。
其实从内心来讲,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但不知怎么的写着和那些大神文章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好像一种模式成型,就难以再跳出来了,尝试新的写作风格。
这些大神文章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他们自身知名度已经声名远播以外。
就是在他们的文章中,他们能把当下社会的热门事件和名家经典内容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更厉害的是对于热门事件,他们能提出另类而一针见血的观点。
这些观点源自这些大神旅行中的格局和视野。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文章《旅行使得我们谦虚》写道:旅行能让身体和灵魂都能得到释放,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
05
2008年我在qq空间发了第一篇文章,现在回头看看,写的那叫一个烂。转眼间写作已经坚持十一年了。也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两部文集和一部未写完还处于摇篮中的长篇小说。
十一年了,我憧憬自己会干很多职业,最渴望的是当一名作家,最讨厌的是当一名教师。可现实就是太过于骨干。所有好理想没有实现,“坏”梦想都成真了。
前一段时间,qq推出了注销qq号功能,如果一个人想将自己的记录全部删除,或与过去的自己作一个青春告别,就轻轻按一个qq注销功能,所有的回忆都先你的肉体离开这个世界了。
我有一个弟弟因车祸去世快四年了,我刻意申请了一个新的qq号,只加他一个人,每次空闲都会打开qq空间,看一看他那停止在2015年11月的说说动态,有一种思念叫自我孤独思念。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一个月祭文章的故事人物,这种人物数量的增加,我是不愿意的。
我渴望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最直接的是关注我的人喜欢上我的文章,直接地打赏,或者点击广告增加流量钱。
我曾经以为自己很了解公众号文章的流程,发现自己根本不懂得包装运作。
有一个微信好友,写过几篇文章被十点读书大公众号转载过,最直接的带来都是个人知名度的提高,和粉丝数井喷式增长。
于是她开始转变观念,趁热打铁就开始了买读书写作课程,而且标榜一个月收入过万。
为了取得过更好的宣传效果,经常在朋友圈发截图,比如申请加入写作群的好友,以及被各大公众号平台转载的文章,以此在朋友圈炫耀一下。
我也在观察了几个月之后,差点相信并且付费跟着她混。
但在她深夜发的一条秒杀的朋友圈,暴露了她生活的真相,她写道自己租的房子又到期了,不得不开启寻找新的住处,房费已经没有了着落。
我才明白,所谓营造给别人体面的生活那都是海市蜃楼,自己都还在拼命挣扎活在大城市的最底层。
所以我才明白,多媒体下营造下走捷径的致富门路都是泡沫,当然,没有说所有的微商式的经营都是骗人的,但过于标榜就有些过了。
如果有机会通过读书能够获得额外的收入,最好,不能的话,那就像民间流浪大师沈魏火之前的读书的状态,流浪大师总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给大家讲解,独特的个人魅力也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点赞和转发。
他说道:“就距离这个浩如烟海的文化本身来说呢,我们都是井底之蛙了。(我们的知识)还不够还不够,所以说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
最近在看香港作家马家辉写的《龙头凤尾》后记一段话我印象深刻:马家辉构思写这本书的时候,因有一回跟杨照在台北的国家音乐厅吃饭完时,他提醒我:“必须每天写,停下来便会永远停下来。”我向来尊敬这位大哥,听他的,没错的。
06
正月十五后第一个周末,我带着孩子回到老家,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淡,在我看来,所谓的过年只不过是例行团聚,然后各自活在手机里。
手机如今才是每个人最亲的亲人,等到老家农村节日气氛归于平静,年轻人都回归自己平淡且压力剧增的岗位上,长辈们都开始了田地间的忙碌和“照顾”甜瓜。
父亲没有种地,也没有再经营预制厂,村中无婚丧嫁娶,或其他大事,也很少出门与人聊天。平日里,我也很少和父亲联系,卡卡是我和父亲交流唯一桥梁。
一次,卡卡吵着要见爷爷,索性我就带着卡卡去见爷爷,卡卡很高兴,以前在老家呆的时候,经常和爷爷住在一起,但相处的机会少。
因为在卡卡心目中,爷爷老往外出跑,有时夜不归宿。所以也没有叫出过爷爷一声。
如今慢慢长大,见到爷爷格外亲热,分别时总会用嘴亲一下爷爷的脸以做告别。这是父子一辈子都做不到。
中午到饭点时,卡卡吵着要出去吃饭,于是我们就来到镇上的一家面馆,它的特点就是蘸水面。三个人总共要了二十根,顺便给父亲点了一瓶啤酒,卡卡要了一瓶热的露露。
我倒了一碗面汤,吃的平常范本,却出现了感动的一幕,卡卡执意要给爷爷灌酒,但尝试了几回,始终配合不到位。
于是爷爷就低着头,让卡卡完成灌酒动作,我坐在桌子对面, 看着父亲头顶的头发已经完全花白,和不多的黑发可谓是泾渭分明。
我不禁有些伤感,时间迅速流逝在父亲的头顶上就是最好的见证。
但我还是要尽量控制情绪。
如今家庭生活的稳定和写作的成功是我的目标,村上春树在《身为职业小说家》写的字句:“去做能让自己最快乐的事,做自己“想这样做”的事,依自己想做的方式做,就行了。那么就算评语不好,就算书卖不好,也可以想成“算了,没关系。至少自己快乐了”,就多少可以接受”。
父亲的头发由黑变白,除了我的眼睛见证之外,还有就是近十年来,他种的那些海棠花树和樱花树。
七年之前,父亲饱受争议,力排众议种了这6.5亩,近6000棵左右的樱花树和近万棵的海棠花树。
为了让这些树能茁壮成长,从母亲在世时,我们一家人都细心呵护这些幼苗,母亲没有看到它们长成大树,就溘然长逝。
所以父亲希望这些树能有一个好归宿,为它们“孝顺”了十年; 为了它们“勤奋”了十年;为它们“出嫁”了十年。现在,我等您来迎娶它们“回家”。
无论转让、销售都可以,希望给它们一个完美的出路。
“娘家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南房村文功建材厂
联系电话:13572548829
联系人: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