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与杨绛同一年出生,与张爱玲齐名,被人们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她的作品深得鲁迅、矛盾的赞赏。她文采斐然,却一路坎坷。
她遇见很多很多的人,但谁也没有为她永久地停下脚步,与她相伴到老。
她一路告别,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哈尔滨到潮湿闷热的香港,最终年纪轻轻便撒手异乡。
她拥有蔷薇的本领,可以独自绽放,却把自己活得跟藤蔓一样,一生都在寻找可以依附的人。
01
1911年端午那天,张乃莹也就是萧红出生在呼兰河畔一位乡绅之家。她是张家的第一个孩子。
不过,她的到来并没有改变这个冷漠的家庭。父亲依旧冷酷,母亲仍然冷漠。唯有祖父,一个性情温厚、待人宽容善良的老人,他是唯一会带给萧红温暖的人。
八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转身便娶了继母。这个原本就不温暖的家,一下子变得更冷了。
高小毕业后,父亲不愿让萧红继续读书。哪怕是祖父帮着求情也不行。最后还是萧红用出家相威胁才换来继续读书的机会。
再往后,读书变成了妄想。
父亲为她张罗了一门亲事。未婚夫汪恩甲同样来自一个富足的家庭。
如果萧红没有外出读书,没有接受新的知识,没有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么这桩姻缘真是门当户对。
可恰恰是,萧红是一位新女性,她向往外面的世界,不愿自己的一生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限定。
她想要退婚。退婚不成的她,只能选择逃婚。跟随青梅竹马的表哥陆振舜一起到北平。
逃婚的结局是家里切断了她的经济来源。萧红只能靠典当自己的书籍、衣服度日,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为了让两个“逃跑”的人回家,表哥家也以不给生活费相要挟,陆振舜只能回家。
没有经历过生活痛鞭的人永远也不知道,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更像是昙花一现。
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总是表现得格外脆弱,更何况他们还是连爱都还没来得及说出口的人。
没有了精神支柱的萧红也只能回到家中。暗生情愫的两个人,就以这样的方式向现实举起了白旗。
在现实面前,女人往往表现得比男人更坚韧,更能为了梦想而坚定地向前走,哪怕是匍匐着前行也在所不惜。
02
回到家中的萧红,准备做一个顺从的人,与汪恩甲结婚。
可现实总喜欢给人当头一棒。萧红做好了出嫁的准备,可是汪家却想退婚。
被视为家族耻辱的萧红让父亲送到老宅软禁起来。后来在亲人的帮助下再次逃脱。这次一别,萧红再也没有活着回到自己的故乡。
有些人注定属于远方。哪怕食不果腹、衣着单薄,哪怕居无定所。
没有钱的萧红只能在哈尔滨过着流亡般的生活。
杨绛说:“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此时的萧红看透了世态的炎凉,可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有想过要回到家里。因为她觉得那个家实在是没有回去的必要。
可,最讽刺的莫过于,她遇到了一个熟人,并过上了让人匪夷所思的生活。
她跟她的前未婚夫汪恩甲再次相遇,并开始同居生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她衣着华贵,派头十足。不过,读书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穷困潦倒中汪恩甲给予她的一丝丝温暖,让她舍不得撒手。
萧红爱汪恩甲吗?恐怕少之又少吧,更多的是孤独的心灵需要一点点慰藉,而汪恩甲恰好出现,更何况他们曾经还走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注定是不能一直走下去的。
汪恩甲不但没能拯救萧红,反而把她推向了更黑暗的深渊。
他借口回家拿钱,将萧红留在了她们赊住的旅店,还留下了一个胎儿。
不知萧红怎么回顾这段往事,是咎由自取还是遇人不淑?总之,萧红再一次输给了这个让她身败名裂的男人。
03
如果说萧红之前的处境是穷困,那么现在的她真的是走投无路。
不仅身无分文,还背上了巨额债务,还有一个即将临产的孩子。
生活的碾压让她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陷入绝境的萧红向《国际协报》发出了求助。萧军受主编之托,为萧红带来了几本书。他们之间的爱情像龙卷风,来得太快。
第二天两人便共赴爱河。他们彼此相爱、相互扶持。
他们是伴侣,还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他们一起创造,一起辗转,一起在风雨飘渺中对抗敌人的入侵。
两人最开始的生活真的是苦。
靠着萧军教小朋友习武、教中学课本来换取每天微薄的生活来源。萧红每天待在冰冷的屋子里等着萧军回来。
张家的大小姐是不会做饭的,他们时常就着半生不熟的饭菜果腹。
萧军是爱萧红的吧。第一次见面就将自己仅有的五毛钱留给了萧红。
但萧军爱自己终归还是多一些吧。当萧红用当衣服的钱买来十个包子时,萧军一口气便吃完了,丝毫没有注意到身旁的萧红其实也早已经饥肠辘辘。
在萧军和其他朋友的鼓励下,身体渐渐好转的萧红拿起笔开始创造,并在当时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发表文章。
写作让两人看到了希望,也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一直在一些进步刊物里发表文章,这也为他们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为了躲避敌人的抓捕,两人准备暂避青岛,紧接着再来到十里洋场---上海。
在鲁迅的帮助下,他们不仅摆脱了穷困的处境,也迎来创作的井喷期。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可两人的感情却并没有因为日子的改善而好起来。
萧军本是军人出身,他的身上有着男人的粗狂,却独独缺少萧红最想得到的温柔与体贴。萧军身上的大男子主义,在萧红落魄时,可以是男子汉气概,但等到生活平稳下来之后才发现,两人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婚姻,一直在想办法修复。
为了让双方都冷静下来,萧红远赴日本。可距离不仅没有让裂痕愈合,反而因为萧军与好朋友妻子的逾越之举,让距离越来越大。
本以为可以共度一生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自己,萧红是否想过,所托并非良人。
04
认识端木肆良,让萧红找到新的平衡点。
端木对她的认可与欣赏,让她感受到了她内心极度渴望的平等、热情和友善。
不同于萧军的狂妄自大,端木显得更平和,更像一个知己。不知不觉中,萧红被端木所吸引。
上帝捉弄一个人最残酷的方式便是让你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个。萧红也不例外。
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她两次怀着身孕嫁给其他人。与端木相遇时,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孩子。
他们是否爱着对方,旁人不得而知。不管怎样,萧红终归还是和端木在一起。
但不可否认的是,萧军在萧红的心里是独特的存在,她始终把他放在自己的心中。
因为每次谈起萧军,萧红都会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
端木比萧红小,家庭优越。他还年轻,对生活、对未来、对爱情都还充满着美好的向往。
而萧红对这一次的婚姻给予的期望是过正常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争吵,没有轻看,只有相濡以沫,只有彼此温暖。
动荡时期的爱情,要么坚固得牢不可破,那么就是在风雨摇曳中不堪一击。
日本人的疯狂进攻,只能让人们不停地逃。一票难求时,萧红把唯一的一张船票给了端木,让他先一个人到重庆,还把家里大部分的钱给了他。
有人谴责端木,说他自私自利。其实,这些都是萧红安排的。
对年纪还轻、本就不关心家事的端木而言,他只不过是在按萧红的安排行事。
但是,在特殊时期,留一个随时可能临产的女人独自在战火中抗争,无论怎样都说不过去。
战火很快烧到了重庆。端木想当一名战地记者,而萧红只想寻一方安静之地潜心创作。
两人深思熟虑之后,再一次选择离开,这一次,他们去了香港。
在这里,萧红完成了《呼兰河畔》、《马伯乐》等作品的创作。
但美好的时光没有停留太久,香港被日本人攻陷。
兵荒马乱中,萧红旧疾突发,只能躺在医院里等待治疗。而端木却在寻找突围回内地的机会。
误诊让萧红永久失去了生的希望。手术后,因为伤口感染,再加上缺医少药,萧红一直高烧不退。
1942年1月22日,萧红走完她极其短暂的一生。
这一次,她所托付的男人没有离她而去,只是她的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31岁。
05
在离世前,萧红写下: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她一生创作颇多,她的作品深得鲁迅、矛盾的赞赏。她本可以依靠自己手中的一支笔过上安稳的生活,可一生都在追寻别人的关怀。
她无疑又是勇敢的,为了逃脱封建家庭的桎梏,两次逃离。
她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与平等,却也一生都没能摆脱对男人的依附。
她本可以如蔷薇般绚烂,可总是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变成了寻求依附的藤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