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这么大一个市场,简直就是一块热气腾腾的大蛋糕,饿不饿的人,都想伸手分食一块。平台旺了,主播火了,大家在进行着一场狂欢,无所不播,无所不看。
林子太大鸟太多,总得有人管一管。于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重申广电总局的有关规定,即直播平台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持证上岗的风声一出,直播业界一片哗然。
不光许可证难办,制定规则的人也在头疼
首先,骂归骂躲归躲,一旦上升到国家法规的层面上,除非你能有本事站到制度之外,否则你只能乖乖顺从。既然直播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值巨大的行业,网络主播已经成为中流砥柱一样的从业者,持证上岗,接受许可审查,是规范直播从业的必然结果。架起这道门槛后,涉黄的主播不能放肆脱了,靠着色情擦边球来吸引流量的平台也不能放肆播了,对于直播行业的纵深发展不失为一件好事。
反对的声音在于,这种许可是否是一种限制。比如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蟑螂直播事件,史上第一只登上直播平台的蟑螂必定是无法通过办证审查的,那么它的直播生涯就注定成为绝唱了吗?那些还等着成为史上第一只直播狗、第一只直播龟的动物们,还没出山,就要铩羽而归了吗?同样,许可证也必然会遭遇这样的难关。所以说许可证的范围和实施方法尚需出台细则来保障实施,当前平台和主播们还不必如惊弓之鸟。
然而,对于平台和主播们来说,持证上岗可不仅仅是多了一个门槛。
平台必然会洗牌,整合资源已成大趋势
直播平台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但这个许可证的标准可不低。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审批事项服务指南》,新申请单位要求“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注册资本需在1000万元以上。为了方便管制,广电总局的一刀切政策让小平台彻底丧失了自主取得许可证的机会。现在一张平台许可证已经被炒到了千万级别,小平台的资本力量尚难以获得。
大平台可以聚合旗下的小平台进行统一许可证管理,像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等大型综合视频平台,但无疑小平台在这场弱肉强食的运动中更加被动了。除非小直播平台能以强势力量获得外部资本,那只能祈求政策松动了。
主播抢镜需要出新招,不脱衣服也能留住粉丝
除了游戏直播,涉黄直播也是互联网直播的一股洪流。
年轻,貌美,豁的出去。就算是没有什么本事,也能留住一批无聊的粉丝。
然而,既然是持证上岗,如果有违规现象,那必然是分分钟取缔干净的了。取得许可证的平台必然也会承担一部分监管责任,到那时候,谁敢冒着风险开这个口子?
不脱衣服也能留住粉丝,对于很多主播来说是个大课题。随着直播的发展,人们对于直播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打发空闲时间了,比如由collegelife打造的CL密探直播间将受众精准的锁定在留学生和准留学生极其辐射群体里,提供具有趣味性和知识内涵的跨文化传播内容。这些直播内容吸引了一大批粘性粉丝,内容创意层出不穷,实力主播担纲,这样的主播取得许可证也相对比较容易。
主播身价分流,网络猎头的春天到来
视听直播许可证在某种程度上窄化了主播们可选择的领域,但在这些领域里面有着出色表现的主播身价必然会暴涨,两千万的若风,一千万的草莓,这类天价主播将会越来越多。同样,大浪淘沙,走低俗市场的主播生存土壤也会越来越小。
直播行业是粉丝经济,粉丝对于平台的观感主要集中在他们的主播内容质量如何,平台的体验如何反而是次要的。主播身价的分流会滋生出第三方市场的繁荣,挖角将会成为主播竞价的常态,网络猎头的春天到了。相应的,平台为了留住有价值的主播,也会提供更加优渥的政策,这对于实力派主播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去年年初龙珠TV花了两千万签下的MISS分分钟被虎牙TV以号称“直逼一线明星身价”的天价挖走,MISS的海量粉丝也跟着一起迁移到了虎牙TV。
对直播平台来说,一面要留住粉丝,一面要留住主播,运营成本压力会变得更大。
传播学大牛麦克卢汉有个观点说,“媒介即讯息”,借助于互联网这个浩瀚的大平台,讯息又有了更多的可能。直播本身带给教育、电商、电竞、文化、娱乐等诸多业态的改变,不亚于一场“互联网+”里面的“直播+”革命。许可证制度已经势在必行,未来的竞争会越来越惨烈。别再妄图打打制度擦边球了,灭掉这把虚火,主播靠优质内容丰满起来,平台靠优质主播充实起来,留住粉丝,才是发展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