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跟朋友走在路上,谈起了自己的家庭。
“每次我在家,爸爸妈妈都是一种很厌烦的感觉,好脸绝对超不过三天,最多一周。”朋友略带调侃地说。
“你还好,起码你不跟爸爸妈妈吵架,我有时候会跟他们吵起来,现在妹妹十五岁了,这个寒假竟然跟我说你不要随便跟他们吵闹,即使你跟他们有了很多的代沟。”我笑笑说。
“你妹妹竟然能懂我现在作为大学生才懂得道理!”朋友惊讶道。
“对啊,她很早熟的,很早懂事。”我点点头。
早早懂事都是有代价的,这是我在上中学懂得的道理。不是还有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们还不如说,是为了让父母多省心点而装的“懂事”,就好比是在稚嫩的面庞上覆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假装自己有了成年人的倔强与淡漠,尽管,我们还小,是心理与精神上的不成熟。
这在我和妹妹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的眼前闪过了公交车上爸爸那张泛红却倔强的脸。
2、
记得大一英语一节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初的记忆的作文。我记得当时我写的是:
My earliest memory is that I went to a nearby school to find a teacher with my backpack.
其实不是的,最早的记忆或者可以说是我还可以记得的几个画面,是爸爸看我羡慕表妹骑自行车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爸爸骑自行带着我和我的自行车回家;
是爸爸人力拉车拉着我和很多机器,应该是劳作回家;
还有我骑着自行车妈妈哄我吃饭……
我记住的不多,但是爸爸存在于最初的记忆里最多了。但是后来,他在我生活中的痕迹就越来越少了,开家长会的是我妈妈,给我交学费的是我妈妈,领我走亲访友的还是妈妈……
不是说女儿都是爸爸前世的情人么,我小学时刚刚认识到这句话,内心满满疑惑。
3、
可能是我们不够了解对方。
爸爸不了解我喜欢玩活力板,不知道我喜欢看电视剧,不知道我喜欢喝红茶……
我也不知道爸爸喜欢看武侠,不知道爸爸喜欢吃鱼,不知道爸爸喜欢好看的衣服……
但是我们都喜欢看小说,都喜欢下棋,都喜欢养花养鸟遛弯……我们也会偶尔聊天,针对的是花鸟、就业,我们也会一块玩手机,他看看小说新闻,我看看综艺连续剧。
有共同的喜好脾性,却有不同的为人做事,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默默无言,却无比默契,熟悉的无言以对,沉默的父女,说的就是我们父女俩吧。
4、
“当我按下这个按钮时它会向我展示一种全新的奇特的前所未有的亲子关系,什么意思,我看过一篇报道,它说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关系是一种亏欠关系……但是它会让父母变得脆弱……”《奇葩说》中一个京味儿女孩蹦蹦曾经这样说道。
亏欠?她的意思说的是父母渴望保护自己的儿女,如果子女收到伤害,父母也会感到一种亏欠感与无力感。
但是反过来,子女对父母又何尝没有一种亏欠与愧疚呢?
子女慢慢长大,很多时候会与父母的想法与期望产生分歧,首先这种分歧对于父母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伤害,有时可能父母会产生一种失去感,如果分歧处理不好,子女态度稍微强硬一点,父母有时会产生一种背叛感,当然,前提是有时候。最伤人的,莫过于冷处理,子女感觉父母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便渐渐的减少了与父母的交流,这无形地在父母心上插了一把刚刀,他们有多小心翼翼,内心就有多鲜血淋漓。
子女也是对家庭有责任的,那就是家庭的润滑剂,这在我妹妹身上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只要家里有她,饭桌上都是闹腾的,爸妈脸上也会松弛,如果我们三口在家,我,爸爸,妈妈,饭桌上是沉寂的。
不是说看一个家庭如何,就看看他的厨房与饭桌么。
也许,我真的不是个好女儿,每次我想到假期开始时他们对我的小心翼翼,假期结束时送我离开时的强颜欢笑却说不出话,打电话话不多总是嗯嗯啊啊……
作为一个女儿,我还要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