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跟着祖庆老师学习写作——从名家名篇中汲取仿写的养料。
以下内容主要来自于“名家名篇里的写作密码”之《小歪喜获“忐忑”鸟,明贬实褒藏新意》。
本期内容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孩子写身边的一人一物一事一景。重点在细节处精雕细琢,堪称模仿之“天花板”。
先来看丰子恺笔下的白鹅,细腻传神,栩栩如生,让人读来忍俊不禁,大白鹅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细致观察、文字功底深厚的妙不可言——
一、丰子恺的《白鹅》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鹅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的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相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旁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 、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伺候。因为临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这段内容写的极有画面感,把大白鹅的叫声、走路,尤其是吃饭的形态描摹得形神兼备。使用一些看似贬低的词语,却怎么也掩盖不住丰子恺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读罢,要么会唤醒和自家小动物相处的点点滴滴,起码也会自动脑补出相关画面。
这就是文字的高妙之处。
读这样的佳作,完全可以移花接木——拿过来为我所用——依葫芦画瓢地写写家里的小狗、小猫、小金鱼……
可以写动物、也可以写人(比如常见的妈妈评判自己的孩子“他呀,小屁孩儿一只,上蹿下跳的,从来没个正形”,言辞间的小溺爱是隐藏不住的)。
模仿,是最高明的学习。
二,《讨厌的“忐忑”》
接下来的是祖庆老师和邱慧芬老师系列文中模拟小歪的口吻,写家里的一只名叫“忐忑”的虎皮鹦鹉——
“忐忑”是个讨厌的家伙。说它勤快吧,每天早上,太阳都晒到屁股了,还将脑袋藏在翅膀下面,呼呼大睡;说它懒惰吧,晚上十点多了,还在笼子里上上下下地练习跳跃。
它是那么的臭美,阳光下,一身金色的“铠甲”,靓丽的让人睁不开眼睛,一有空闲时间,它要么不断的梳理自己的羽毛,要么在笼子里摆各种造型,好像生来就是个模特似的。
“忐忑”特别挑剔,喂它吃东西,它总是挑选最好的食物,你把上好的大米放在它碗里,它吃一口就往地上扔一口。你生气了,将它扔掉的大米放到它面前,大声斥责它,它却只是歪着脑袋看你,那模样仿佛在说:“这么难看的大米,怎么能配得上我这帅气的鹦鹉呢?”
“忐忑”还特别爱耍酷,你对它说“你好”,它头都不抬一下,你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它更是理都不理你。无论你说什么,它都是那样酷酷的站在那里。
真是令人讨厌的“忐忑呀。
小歪写完日记,抬头看“忐忑”,“忐忑”也正在看他,这一瞬间,小歪觉得自己和“忐忑”是心灵相通的,忍不住说:“小讨厌忐忑,我可真讨厌你呀!”
很明显,字面上写的是讨厌“忐忑”,背后洋溢的却是小歪对这只虎皮鹦鹉的喜爱甚至是溺爱之情。
这就是明砭实褒藏新意。
写作的招数千万条,仔细观察、有真情绝对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