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为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的结局
《 红楼梦 》是我们读过的中外小说里特别的一本,早在小说第五回,作者就把小说里所有人的结局全部告诉你了。每个人的结局是一副画加判词(诗),你如果没有看下去,只是读了那些诗,读了,等于没有读。
贾宝玉赏花后醉酒,睡午觉做梦,梦境里到了“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姑,游观时,看到一个柜子,柜子有很多抽屉,他很好奇,一一打开,原来每个抽屉里有幅画并附一首诗。可是他看不懂,因为他只有十三岁,而且这些女孩子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所以他不能知道每首诗的寓意。 警幻仙姑叹道 “你真是蠢物,冥顽不灵,都给你泄天机了,却还是不懂。”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他的结局。《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向那个结局。这种写法很大胆,结局告之,你还想再看下去吗?奇怪的是还想知道。也许人生不是要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每分每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不可知的状态。
秦可卿与警幻仙姑
秦可卿一一 在现实中引领宝玉进入梦境的人。袅娜柔情。
警幻仙子一一 在梦的世界带领宝玉游历的仙子总管; 她警示你人生是一个空幻的现象。她住在离恨天之上,望愁海之中,主管女怨男痴。
【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
贾宝玉梦中随警幻到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贴有金陵十二钗册子封条的大橱,就开橱看了册子中的一些图和词,即又副册、副册、正册及其中的十四首图咏。
“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
按序分别是: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李纨 妙玉 史湘云 王熙凤 贾巧姐 秦可卿
册为 正、副、又副册之分。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又副册如丫头,如晴雯、 袭人等。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
贾宝玉先打开的是又副册
【又副册判词之一】
画: 即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
•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 风流灵巧招人怨,
• 寿夭多因诽谤。
•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一首说的是 晴雯
①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一一 “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就说如“ 光风霁月” ; 雨后新叫 “霁” ,寓“晴”字。“彩云” 喻美好;云呈彩叫 “霁”,这两句说像晴雯这样的人极为难得,因而也就难于为阴暗、污浊的社会所容,她的周围环境正如册子上所画的,只有“满纸乌云而已。”
②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一一是说晴雯虽身为丫鬟,却从不肯低三下四地奉迎讨好主子,没有阿谀献媚的奴才像,这样的性格是她不幸命运的根源。
③ 风流灵巧招人怨一一 传统道德提“女子无才便是德 ” ,要求安分守己,不必风流灵巧,尤其是奴仆,如果模样标致、倔强不驯、必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嫉恨。
④ 寿夭一一 短命夭折。 晴雯被迫害而死时仅16岁。
⑤ 多情公子一一 指贾宝玉。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31回 )
晴雯给宝玉拿扇子,失手摔坏了扇子,宝玉好心相劝,晴雯却却故意讥讽袭人;袭人来劝和,又遭到晴雯更加犀利的讽刺,以致宝玉要赶走晴雯,后在全体丫鬟和黛玉的劝和下作罢。不久,宝玉游园见到小憩的晴雯,责其与袭人叫板,宝玉、晴雯言归于好,晴雯认为撕扇子有趣,宝玉便赠扇给她撕,觉得用几把扇子换美人一笑十分值得。她不仅撕了一大堆名扇,还将宝玉、麝月的都撕了。
撕扇子这场,刻画了晴雯张扬率性、刚烈不阿的性格特征。为其后来遭遇埋下伏笔。
晴雯,大观园中第一美丽的丫环,王夫人据此妄断:“ 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
又因晴雯全无媚骨,最反奴性,从不献媚讨好谁,遂成为恶奴王善宝家的之流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暗下谗言,诋毁中伤,正像暗雯吻判词中所言, “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因此,她成为抄检大观园时的首要目标。
好个晴雯,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受到王夫人的斥骂、警告,明知自己已深处危境,但面对无理抄检,凭空诬陷,依然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和蔑视: “只见晴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给王善宝家的一个 “没趣”。一个凌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象活现眼前。
风流灵巧招人怨
风流,是说晴雯长得很美,也是说她自视甚高的性格。除此之外,晴雯的灵巧也是众所周知。
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 ” 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她平日极为懒散,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愿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雀金袭。 但是,她这种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孤立无援的她,如然只能走向死亡。
勇补雀金袭
贾母给了宝玉一件极为珍贵的雀金袭,宝玉穿着它去给舅舅拜寿,不小心把这雀金袭烧了一个顶针大的小洞。麝月就打发老嬷嬷找能工巧匠织补,结果没有一个人敢揽这活,都不认得这是什么袭皮,怎么织补。只有晴雯识得此物,且只有她一人能织补此物。为解宝玉之忧,重病的晴拼命挣扎织补金雀袭,一针一线,一直做到凌晨4点多;当最后一针补好时,只见晴雯“ 哎呦 ”了一声,就声不由主睡下了。
晴雯之死
晴雯在患了重病的情况下,为了宝玉,“病补雀金袭”,加重病情,后又因王善宝家的在王夫人处搬弄是非,使得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忧愤成疾,不久病逝。
晴雯之死的重点在一个“屈”字。作者写宝玉去看望晴雯,晴雯悲愤地对宝玉说:“ 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
为了死而无恨,她选取了一种特殊方式,给枉耽的虚充实进了实际内容。她拔下自己的3根指甲送给宝玉,穿上宝玉穿的小袄,而且说“ 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即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是失败之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堂皇正大,敢做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的风骨。
美丽有罪?
袭人说 “太太只嫌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她,像我们这像粗粗笨笨的倒好。” 这话说到了实质。
正是因为她的美丽,使她自恃过高,有骨气有自尊,并敢于抗争,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她只不过是大观园中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虚妄地追求一种不切实际的平等。她的这种追求宝玉明白,也只有宝玉赏识。
贾宝玉对于这样思想性格的一个丫头满怀同情,在她抱屈夭亡后,特意为她写了一算长长的悼词《芙蓉女儿诔 》,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痛和愤慨。
曹雪芹在介绍十二钗的册子时,将晴雯置于首位,是有心的安排,是作者的偏爱。
【 又副册判词之二 】
画: 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这一首是说袭人的。
• 枉自温柔和顺一一 指袭人白白地用“ 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 空云似桂如兰一一 “似桂如兰” ,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 花气袭人知骤暖 ” (小说中改“骤 ” 为 “昼” )中取 “袭人” 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 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
• 堪羡优伶有福 一一 在这里常用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唱戏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
• 谁知公子无缘 一一 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
袭人原来出身贫苦,幼小时因为家里没饭吃,老子娘要饿死,为了换得几两银子才卖给贾府当了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和晴雯相反。
她的所谓“温柔和顺” ,颇与薛宝钗的 “随分从时” 相似,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这样的女子,从封建观点看,当然称得上“似桂如兰”。
作者在判词中用“枉自” “ 空云” “ 堪羡” “ 谁知 ” ,除了暗示她将来的结局与初愿相违外,还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晴雯 与 袭人的对比
晴雯虽“身为下贱” 却“心比天高”,性如烈火,敢怒敢为,哪怕因此得罪主子,招至大祸也在所不惜。
袭人则温顺驯服,并设身处地为主人着想,惟恐不能恪守职任。
晴雯原本比袭人起点高,她虽然身世堪怜,十来岁上被卖到赖家,已记不得家乡父母,想来中间不知被转卖了多少道,但因生得伶俐标致,得到贾母喜爱,像个小宠物一样带在身边,稍大又下派到宝玉房里,虽然因资历问题,薪水不如袭人,却是贾母心中准姨娘的重点培养对象,前途相当可观。
而袭人自以为是贾母给了宝玉的,贾母对这个丫头并没有多大兴趣,只当她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不过比一般的丫鬟格外尽心尽力罢了。
倘若把两个人的人生比喻成一场牌,晴雯的牌明显起的比袭人好,外形才艺都属上乘,还在上级心里挂了号,袭人则一手的小零牌,几乎看不到未来。
然而,牌好者容易气足,气足者容易骄傲,一手光鲜好牌反倒打得七零八落;满手小零碎者,若是具有非同寻常的耐心,远兜近转,步步为营,常常也能打出了满堂彩来。
对于贾母的用心,聪明如晴雯未必不知道,却不肯低首敛眉,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准姨娘,也许是因为拥有的太多一一 贾母说 “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 ” 她对未来太有安全感,以为一切都会如期到来: “ 大家横竖是在一起的 “ ” 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 ,便不肯使用技巧,完全跟着感觉走,以一个漂亮女孩的率真与娇纵,随心所欲地生活着。
比如宝玉在外面吃饭,看见桌子上有豆腐皮包子,想着晴雯爱吃,就叫人送了回来,不承想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跑来了,自说自话地就拿回去给她孙子吃了。宝玉回来问起此事,晴雯不假思索地表达了不满,再经后事累积,宝玉又是要撵丫鬟,又是要逐奶妈,险些酿成一场大的风波。
后来李嬷嬷是打听出这件事的,心中必然记上这笔帐,晴雯不计人气指数下跌,只图一时口舌之快,李嬷嬷固然不能拿她怎样,但紧要关头是落井下石还是递一根救命稻草,那差别可就大了。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袭人身上,她就体现了识大体顾大局的广阔胸襟。 宝玉给袭人留的酥酪被李嬷嬷吃掉了,宝玉刚问起这茬,袭人赶紧用其它话混过。 然而,李嬷嬷仍不识趣,隔天又来寻袭人的不是,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袭人“ 装狐媚子哄宝玉 ” ,正刺中袭人心病,袭人哭哭啼啼,以弱势的形象赢得了宝钗黛玉一干人等的极大同情。晴雯出于妒意,也跟着冷嘲热讽, “ 袭人一面哭,一面拉宝玉道,’ 为我得罪了一个老奶奶,你这会子又为我得罪了这些人,还不够我受的?’ ” 说得楚楚可怜又绵里藏针,看来袭人不只会装深明大义,也会装小可怜,先天不利使她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把个晴雯比得十分可恶,就是李嬷嬷事后想想也没话说。
不能怪晴雯不聪明,她是太骄傲,骄傲得不肯承认现实。
晴有林风,袭乃钗副
晴雯确实在某些地方有林黛玉的作风。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率真,很真诚,非常纯洁。如果说,袭人像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那么晴雯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你可以一眼把她看得非常清楚。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容易得罪人。这些地方都能够看出,晴雯她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
晴雯性格当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和黛玉非常相像,就是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
袭为副钗
袭人个性与宝钗相似,整天劝宝玉读书,学习“ 仕途经济 ” ,最终受到王夫人的赏识,却是 “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副册判词一首】
画: 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枯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一首是说香菱的,
① 根并荷花一茎香一一 暗点其名。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何同生一池,所以说根在一起,书中香菱曾释自己的名字说,“ 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 (八十回)
② 遭际一一遭遇
③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一一这是说自从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香菱就被迫害~而死。 “两地生枯木”,两个土字加上一个木字,是金桂的“ 桂” 字。“魂返故乡”,指死。册上所画也是这个意思。
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一生的遭遇极不幸,名为甄英莲,其实就是“ 真应怜”。出生乡宦家庭,3岁即被人偷走,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
按照曹雪芹本来的构思,她是被夏金桂迫害而死的。可是,到了程高本序书中却让香菱一直活下去,在第一百零三回中写夏金桂在汤里下毒,谋害香菱,结果反倒毒死了自己,以为只有这样写坏心肠的人的结局,才足以显示 “ 天理昭彰,自害自身”。 把曹雪芹的意图改变成一个饱含着惩恶扬善教训的离奇故事,实在是弄巧成拙。至于写到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上正夫人,更是一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本意的。
曹雪芹塑造的香菱,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香菱虽遭厄运的磨难,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的一切,她恒守着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睛都肿了,她为自己付出珍贵的痴情。 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住,她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掲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香菱学诗的故事。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无心,坐卧不定。”
“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学诗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
香菱学诗,她先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 “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 “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 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堂诗社》的社员。
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中特意植入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短暂的温馨画面,给了读者一份小小的安慰。
【 正册判词之一 】
画 : 两处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是说 林黛玉 和 薛宝钗 的。
① 可叹停机德一一 据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可惜徒劳无功。 “ 停机德 ”, 出《 后汉书 • 列女传 • 乐羊子妻 》。 故事说: 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的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② 堪怜咏絮才一一 这句说林黛玉,意思说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值得同情。 “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 “ 白雪纷纷何所似?” 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谢道韫接着说: “ 未若柳絮因风起 ” 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 《世说新语》。
③ 玉带林中挂 一一 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 “ 两株枯木 (双木为“ 林 ”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 “悬” 念 “ 挂 ”, 牵挂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④ 金簪雪里埋 一一 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 “雪” 谐 “薛” ,金簪比 “ 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竟埋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临江仙 ( 薛宝钗的柳絮词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8回中贾妃在游大观园时命贾宝玉等众兄妹各题一匾一诗,贾宝玉奉命应写四首,其中有一首是林黛玉帮他写的,有一首是宝钗提醒他修改的。
• 贾宝玉奉命应写 《有凤来仪》《蘅芷清芬》 《 怡红快绿 》 《 杏帘在望 》四首。
• 其中《杏帘在望 》 是林黛玉帮他写的。(因见宝玉大费神思,为省他精神而代作,元春认为代作这首是三首之冠 )
•《怡红快绿》中的“ 绿玉 ” 改为 “绿蜡”,是宝钗提醒的。(因宝钗揣测出元春不喜 “绿玉”。偏是她才会如此留心啊。)
“宝玉挨打”后宝钗与黛玉的不同探望方式(34回)
宝钗托药而来,(光明正大之态,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心思) 流露真情时懂得自我控制,内敛而不外露。对于宝玉挨打,她以为事出有因,并借机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
黛玉在无人时悄悄来看宝玉,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 “桃儿一般的” 眼睛,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但又极不愿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黛玉的关切完全是真情流露,相比之下,宝钗关切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在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为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 那些混帐话 ” ,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既便她叫宝玉 “ 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 ,也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花名签酒令八首】
1. 牡丹 一一 艳冠群芳 ( 宝钗 )
• 任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 端庄、典雅,象征富贵,有大家闺秀之感,薛宝钗就和牡丹一样,大方端庄,追求富贵。花签上的诗句切合宝钗性情冷淡而又能处处得人好的性格特点。)
7. 芙蓉 一一 风露清愁 ( 黛玉 )
• 莫怨东风当自嗟
( 芙蓉清丽、纯洁动人,作者将林黛玉喻作芙蓉,暗指她有出水芙蓉般纯真的天性,美丽、孤傲。
禁不起 “ 狂风 ” 摧折,亦即暗示她后来受不了贾府事变 “ 狂风 ” 的袭击,终于泪尽而逝。
“ 当自嗟 ” ,说明作者固然同情黛玉的不幸,但也深深惋惜她过于脆弱。
【鉴赏】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 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 。脂砚斋曾有过“ 钗黛合一” 说,作者将她俩三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都是一场悲剧。
“对作者来说,或许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是不能全得的。 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林黛玉和薛宝钗各有千秋,好像两人合在一起才最完美。如果他们是两个人,就永远不完美。在作者幻想的世界里,在判词当中,她们变成了合在一起的生命形态。”
终生误 ( 宝钗 )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 “ 金玉良姻 ” 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曲名《 终身误 》就包含这个意思。
望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复!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 》,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 “枉自嗟呀 ” 。 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宝玉曾赠黛玉表字 “ 颦颦 ”。
黛玉之死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泄机关颦儿 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黛玉弥留之际,直声叫道: “ 宝玉,宝玉,你好 …… ” 有无限未尽之意。
宝玉, 宝玉, 你好糊涂!
宝玉, 宝玉, 你好狠心!
宝玉, 宝玉, 你好绝情!
宝玉, 宝玉, 你好自为之!
宝玉, 宝玉, 你好好保重 ……
2021--7月整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