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佩蓉的妈妈经》好像是前年的时候哈爸(大 V 店创始人)推荐而购入的。哈爸是最早经营绘本阅读公众号的一批吧,那时候公众号还叫“经典绘本”,当时建了会员群,他说不知道会有什么福利,但是就希望聚集一群热心成长的父母,我被他这样的激情感染,随手就购了200元的会员资格。后来确实没有什么福利,他转型做了大 V 店,就没再打理经典绘本公众号和这个会员群了。佩蓉一家身体力行去服务别人、服务社会,而我也为曾经支持过哈爸而觉得自豪,当初并不知道他能干成什么事,只道为哈爸哼妈的想法感动,星星之火去支持他们,今天竟然变成了大 V 店。
好吧,还是回到这本书上。早些时间可能翻了翻前面,昨晚陪儿子看电影,我心不在焉,还是想看看书,于是在书架掠了一眼,居然选中了这一本,我自己也吃惊,因为我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大看这类妈妈宝典。
尊重丈夫
“尊重丈夫”是现代女性最难学会的课题。给予越多的尊重,收获越多的爱意。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女人为母则刚,而男人则需要更多机会参与家庭生活才会成熟而肩负责任。
这本书边读边让我回想与老公相处的点滴,我们的争吵、冷战、甜蜜与平常,其实我们都没有好好经营关系。“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幸福,就要努力耕耘自己的婚姻,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而不能为了子女教育牺牲夫妻关系”。这本书用了一大半在谈如何与丈夫相处、与自己相处。所谓育儿,其实是育三个方面的孩子,自己内在小孩、丈夫内在小孩和孩子,三者缺一不可。
“我的配偶绝不是我的敌人,冲突本身才是敌人。为了解决冲突,我们必须并肩作战。”这句话戳中心窝,跟其他人的沟通也是如此,观念差异才是敌人,而非对方,无需夹枪带炮攻击对方。
良好的婚姻如果不能从原生家庭中习得,就需要学习。
关照自己
照顾一切,是否已经精疲力尽,对生活失去兴趣了?因为忘记了关照自己。智力、体力、情感、社交,这几方面都照顾好自己。
“家庭以外的生活越丰富,就越容易带着满足的心情对待家人,也会有更多的信息、心得可以彼此分享。如果把家人当成全部,自己的生活就会日益狭窄所有的心理需求都要家人来满足,对他们过高的期望最终也会让自己伤心难过。”
家庭出了问题,首先看看各人是否都被关照了,对外看之前和之后,都到自己身上,照顾好自己最重要。最难的是爱自己,如何爱呢?自我成长。
育儿基础——确立价值观
按照什么标准,佩蓉三个儿子都是极为出色的,完全是“别人家的孩子”那样让人羡慕。如何养育呢?养育孩子之前,先确立夫妻奉行的价值观,佩蓉夫妇追求:谦卑、感恩、忠诚、利他、可教、负责和正直。
这样的价值观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大部分人觉得能生存就很好了,谈什么价值观。不管不顾价值观的人,生命中尽是柴米油盐就很幸福?没有价值追求、不懂自己为何生活的人,似乎永远无法感知何为热情与幸福。
佩蓉一家的养育就是从价值观开始的,确立想成为怎样的人,以此来育己育儿。
育儿方式——时间和管教
“做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礼物是时间。”充分的陪伴,真实的相处,会发现问题,能磨合。最真实的育儿就是时间陪伴。
佩蓉夫妇是理科高才生,家庭经营方面都特别有规则、理性,很多方面值得借鉴,其中关于管教,佩蓉是这样描述的:管是是纠正错误,用负面后果或惩罚来纠正错误行为,教是教给正确的心态、言行习惯。管教是一件事情发生以前就把原则告诉孩子,惩罚则是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予以追究。
佩蓉与先生制订了“林家规则”。
我们的家庭好像从来不谈论规则,自己和孩子都随性而活。确实要好好反思,规矩与自由。
育儿之学习观
书中谈到孩子的学习,佩蓉也有很深的见解。她的三个儿子性格完全不一样,学习方式也完全不同,她总结出来: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
她的大儿子是“抽象随机学习者”,习惯在做作业之前花很多时间仔细思考,分割成比较容易完成的几个部分,每天做一点,到最后就能清楚知道还需要多少时间完成,他喜欢同时研究多个项目,常有灵感和激情而熬夜,也深深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干活。二儿子凯恩则是“具体序列学习者”,完成某个科目,彻底检查再做另一科目,属于极具条理性,从不晚睡,认真做好各种“任务列表”。凯安是“抽象序列学习者”,做事效率低。
三个儿子三种学习特点,一个怎样的母亲才能发现并因材施教?即使只有一个孩子,也需要智慧和学习知识去辨别、发现孩子的特点,再谈教育。
这本书中还有一段对我触动很大,也是验证佩蓉妈妈的育儿成功的一段。
激情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要像感染细菌一样被“感染”。孩子学习什么样的兴趣,关键在于为孩子找到充满激情的老师。一个老师可以点燃孩子对某个科目的兴趣,那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有机会多和这位老师接触、受他的感染。万一找不到这样的老师,那就用我们的激情感染孩子。
陶艺老师写《执著的凯安——我的学生》:凯安开始进课堂属于后进生,课堂中大家做出陶艺作品要大家评定,好的留下来,不满意的要自己亲手揉掉回泥。有人能够接受重来,有人勉强接受,有人不能接受总是毁掉自己的作品而退出陶艺课。凯安是欣然接受并常对提出意见的老师和同学说谢谢,然后毫无怨言毁掉自己的作品。一个学期凯安都没留下作品,可仍然坚持继续上课。直到渐渐起了变化,越做越好。凯安被点评作品时会说:“老师曾经说……有一次同学就是这样做的,我改进了一下……”他几乎记住了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讲过的话、记住了所有同学作品中的优点,并把这一切在自己的作品中体会着、完善着,再创造着……当老师看到自己言行、思想深刻地感染自己的学生,并被他不折不扣地落实贯彻发扬时,满足、激励。
持续学习来源于敬畏、谦卑、不自足
陶艺课中要亲手毁掉作品以精益求精,每个科目的学习也大概如此,教学中总是一句“你真棒”再加“你还可以更好”不断鼓励和鞭笞学生前进。很多学生是接受不了“我还不够好”这个评价的,很快就会不再探索前进,因为不做,便不会表现出自己的不足。但凡持续学习之人,是抱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之心,谦卑、不自足,于是继续求进。
如何拿捏“胡萝卜加大棒”的尺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佩蓉写这个主题“感染学生的老师,感动老师的学生”,本来在谈一个老师感染学生的例子,我却读不出陶艺老师做了什么感染之事,她没有什么“胡萝卜”措施,只是最纯真的评价,甚至对作品苛刻、高要求,这是对专业的热情,没谈多少对学生的热情。
为什么凯安在最初最困难的时候还能坚持呢?后来学了四年陶艺,技术日益精湛,作品设计意图和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好评。凯安能记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示范并不断用这些方法来改进自己。
似乎不能只归功于老师的激情与专业知识,更要归功于他的学习习惯和自我丰盈的心灵。他不会因为差评而放弃,那肯定是他内心已经足够自足,“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这段师生记录,验证着这个家庭的育儿成果。
很多家长希望老师严格要求或者多加鼓励,我总是觉得有心无力,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标,本质是他的心灵是否得到滋润而丰盈,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好奇与内心的安宁,都在家教之中已成型。
教学中总是鼓励与要求相并存的,而每个孩子所能接收到的与老师发出的并一致。
孩子需要把“我不够好”转换成“我在这方面需要学习”,这种态度相当于尚方宝剑,相当于屠龙刀,如何铸造呢?先求家庭的安宁。
家长也要把“我不会教”转换成“我在育儿上需要学习”,谦卑、不自足,持续学习。
这本书里列了很多“作业”,也推荐了不少图书:《愤怒,爱的另一面》《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爱》《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出人意外的恩典》《勇于管教》《为孩子立界限》《成功学习百分百:天才学习模式引领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