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里仁篇第七则。
1、原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2、傅佩荣译文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过错,各由其本身的性格类别而来。因此,察看一个人的过错,就知道他的人生正途何在。”
“党”即类别。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急躁,有的温和,有的爽朗,有的深沉。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人总是犯某种错误,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因此只要将缺点改正,将优点发扬,人不是很容易走上正途吗?
傅佩荣:过错的反面就是正路
“仁”字在此处指向未来,而不是探索过去,如此才符合改过迁善的原则。“观过,斯知仁矣”,由过错去看性格,再由性格去看一个人应该如何走在人生正途上。“仁”涉及人生正路的选择问题,看到过失就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往哪里走。所以犯错误不可怕,就怕有了过错之后不去面对,过错的反面就是正路。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新的视角,观察一个人的过错或者不足,就可以判断是否具备仁德。仔细想想,原来判断仁德与否不必非要看到一个正向的结果,因为有时候结果的呈现是多因素的,也许结果是负面的。从负面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来看,如果是君子行仁德而犯错,应该是偏向于“厚”的一面,比如说该严明的时候宽厚了一些。如果是小人犯错,应该是偏向于“薄”的一面,比如说该宽厚的地方太过苛刻。
4、弘丹学习心得
第一句话,还是挺深刻的,人其实总是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很多错误都与这个人的性格有关。
傅佩荣注解: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急躁,有的温和,有的爽朗,有的深沉。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有人总是犯某种错误,这是由其性格决定的。因此只要将缺点改正,将优点发扬,人不是很容易走上正途吗?
将缺点改正,将优点发扬,这句话是我们常说的,但是做起来又何其的难?况且,人无完人,人怎么会没有缺点呢?
这句话,也让我感受到,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更强调“克服缺点”多于“发扬优点”。
之前听古典老师的《6堂职业发展必修课》,古典老师强调,要更多去挖掘自己的优势,要以优势切入,而不是想着要克服缺点。我觉得古典老师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如果一直专注于自己的缺点,就容易忽视自己的优点,把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去比较。
说到“优点”和“缺点”,又让我想到,到底何为“优点”,何为“缺点”呢?我想,如果没有比较,人是无法确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吧。优点和缺点都是与别人比较而言的,这又涉及到了参照对象。
再说,“优点”与“缺点”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之前,听到这样一种观点,“把优点过分使用就变成了缺点”,觉得有几分道理。《红楼梦》中王熙凤非常能干。“能干”是她的优点,而正也是因为她能干,她的胆子越来越大,干起了一些非法的事情,到最后的一发不可收拾。这难道不是王熙凤过度使用了自己的“优点”,这个“优点”反而成为了致命的“缺点”了吗?
既然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在企业如何用人呢?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写道: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所以,古典老师的观点,在职场中要以优势切入,是有理论上的依据的。
再谈谈教育,之前看《中国母亲在中美教育之间的选择》这本书,美国的老师会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而中国的老师是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缺点,所以,总体而言,美国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更有自信一些。
我想,到了新世纪,在社会分工如此细的时代,我们也应该转换思路,多关注自己的优势,以优势切入。你只要有一种别人不可替代的技能,在社会就能有自己的立身之地。
对于个人而言,我倒是赞同,多多去挖掘人的优点,以优势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