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这书我拿起两次,第一次读了两页,第二次用了一个下午,陪着福贵走了一生。
经典不愧是经典,整体阅读下来并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地方,简练朴实的语言反而把那段历突显的格外厚重。余华在自序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的出场让我觉得十分心寒,可能是将来会作为人母的我母性的一面显露,当即给了他定义:不成器。我觉得事实也是如此,一夜之间败光家产,对爹娘并不十分恭敬,欺负妻子,胆小且愚蠢,盲目自大又懦弱,几乎世间存在的人性的弱点都按在他身上也不为过,排除杀人放火。对,一开始我太讨厌福贵了。
正当生活有了一点转机,一家人努力姑且可以维持生计的时候,福贵被抓去当炮灰,没有见到他娘的最后一面,也算侥幸得以活着归来。
懂事的女儿凤霞成了哑巴;
贤惠体贴的妻子家珍劳累过度得了软骨病;
活泼的儿子有庆献血反被抽血过多身亡;
凤霞嫁给了好人二喜,生孩子不幸逝世;
连续的打击终于使家珍撑不下去了;
而二喜也在意外中横死;
唯一的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
活着,只剩他一人了。
读整本书的过程特别压抑,有种被命运压的死死地感觉。我觉得很真实,就像我相信是有福贵这样一个人,从一开始的没有担当到慢慢沉稳,经历与亲人的生离死别而看淡生死,坚毅的活着。
意难平的是有庆的死,大概前面看到了有庆太多的美好,我能想象到那是一个活泼机灵的小男孩,喜欢跑步,冬天为了节省鞋子,光着脚去上学。听说要去献血,争着要去,结果活生生的抽血抽死。
家珍是一个极为传统的女人,哪怕对于福贵一开始的混账行为,也抱有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她依附于丈夫,做好母亲的本分,从当代女性的角度看,她似乎始终没为自己活过,可悲亦可怜。
对有庆的死也只是“脑袋一歪摔在地上”,凤霞也十分简短“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甚至亲爱的家珍“凤霞死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平白的有些麻木甚至残忍,就好像杀了只鸡或者丢了只鸭那么平淡。
似乎正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生活不会可怜你经受多少的苦难而帮你渡过难关。被命运扼住了咽喉,只能束手就擒。曾经一位朋友说“抗争着,也抵不过命运轻轻的略过”,但我们能做的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
其实看到最后,一人一牛,我竟觉得没有那么压抑了。听着福贵最后同老黄牛喊着有庆、二喜、家珍、凤霞、苦根,不知道是对牛说还是对自己说。“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拙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的一生大起大落,亲人离散,我也曾经想过如果我处在福贵的位置,我是否有活下去的意志。
我想,一个人面对苦难的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自暴自弃,如行尸走肉;另一种是向死而生,忍受和坦然接受。后者才需要莫大的勇气,也是活着的意义。
余华在《活着》中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活着。或者是一种特殊的意义,也是一种最大的人生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