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他被认为是“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为法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对自己的状况这样描述: “我是穷人”...“我过去是,现在仍是无产者”。
这种社会生活状况,一直可以上溯到加缪家族的上两三代。从1-17岁,加缪在阿尔及尔的贝尔库贫民区长大,由于母亲的艰苦支撑,加缪才未辍学一直完成了学业。走上社会后,他又过起了为生计所迫的智力劳动者的生活。
长期的清贫与困顿,让他必须依靠个人力量跋涉向前,而完整的现代化教育又造就了他英年的才华与精神高度。在40年代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加缪像一个斗士一样以自己的笔为武器,进行勇敢的、实实在在的战斗,他发展成为了20世纪一位独立勇敢而伟大的思想者。
对他熟知,是因为这部经典的《局外人》。第一次读《局外人》,就被作品阴沉的开头所触撼: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 我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会以如此冷漠的语调来叙述。
仔细研读全文之后,竟被主人公深深触撼。主人公是一个外表冷漠孤僻,内心却孤独痛苦的小职员––默尓索。因为一个意外杀人案,在司法程序运转之后,硬生生被加工成一个丧失全部人性的蓄谋杀人案,并被法庭以全民族的名义对他处以死刑。而这罪刑的判定,正是由于默尓索一系列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细节,一个普通人身上的优点,却被所谓的习俗观念扭曲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状。而自始至终,默尓索被化成一个零,排斥出审判过程,他的命运由不得自己决定……
似乎,人总是喜欢给荒诞的世界加上人为因果以及各种必然联系。很多事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却被人为因素荒诞地联系在一起,赋予它们意义。如,默尓索在母亲下葬那天不愿意看妈妈的遗容,没有哭过一次,下葬之后立刻就走,没有在坟前默哀,被检察官认为是没心没肝,没有丝毫人性;在母亲下葬的第二天,去海滨游泳,和女友玛丽一起去看滑稽影片,却被认为是去干最放荡无耻的勾当;雷蒙作证被杀者恨的是他,默尓索无辜,也被认为是为了了解一桩伤风败俗、卑鄙龌龊的纠纷,随随便便去杀人……而被告人的徒劳的解释又会有人相信吗?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躲在“大多数人” 的外壳里面,遮蔽了自我。觉得大多说人应该做的 就是所谓的“自我”,觉得母亲去世了,就应该不吃不睡,满脸哀愁来表达对母亲的爱。似乎违反了这种社会公认的行为模式,就会被看成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异类! 所以,即使默尓索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却最终被魔化成一个冷漠孤僻、不知悔改、没有灵魂的杀人犯……
这就是这场审讯的形象,所有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没有任何东西是真的!
其实,细读全文就会发现,默尓索对妈妈的感情很深。全文中他用的称呼一直是“妈妈”,妈妈去世后,他也时常想起,在与辩护律师对话中,他也明确表示他很爱妈妈,更希望妈妈不死。结尾处,他又想起妈妈,似乎理解了妈妈……
种种细节描写,都可以发现,默尓索并非检察官所说,“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默尓索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对妈妈有依恋的纯真孩子,只是现实中带了一个冷漠的面具。
默尓索对玛丽的感情也非冷酷无情,他只是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在海滩小木屋,看着马松妻子和玛丽说说笑笑时,默尓索萌生出结婚的念头,这也许是他生平的第一次,由此可见,他还是向往婚姻的。
审判中,塞莱斯特作证,他说默尓索是个男子汉,案子只是一桩不幸事故。“似乎他已竭尽了自己的心力,充分表现出了作为朋友的善意,他转过身来,眼里闪出泪光,嘴唇颤抖哆嗦,而此时,默尓索生平第一次产生了想要去拥抱一个男人的想法。” 看似对一切超脱,无动于衷的默尓索,对并不是很熟的朋友还是会有柔情、怜惜。
他会安慰丢了狗的沙拉马诺老头儿;他会陪着脸色阴沉的雷蒙出去透透气;他会在法庭勇敢地承认,证人没犯错,自己的确递了一根烟给他,帮他减轻责备;他会在出了法庭上囚车的一刹那间,心情愉悦这座他所热爱的城市,倾听所有熟悉的声音;他会双手枕在头下,想象自己改革了刑罚制度,给被判处决者一个机会,即使是千分之一的机会……这又怎能说他冷漠无情?
默尓索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物,不耍花招,拒绝说谎,坦诚,喜爱光明正大……用加缪的话来说,他那些独特的行为表现只不过表明了“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里的局外人”。
这是一个另类新颖的人物,却因为未在妈妈的葬礼上哭而被判了死刑。可想而知,世界是多么荒诞,人生是多么痛苦。社会法律,世俗观念与意识形态的观念对默尓索进行着无法逃脱的精神杀戮,他只能被死死地定罪。
这正是加缪所要表达的,这个世界对人来说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它常阻碍人,压迫人,而人却拿它无可奈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也是荒诞的,人总是处在烦恼,忧虑,痛苦和恐惧之中,无法摆脱。
我能想到默尓索临死前那种寂静,孤独,无奈。小说最后,他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心扉: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他太固执了,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真实,追求着自己的生活,他固执地无视社会的条条框框,却恰恰违反了传统价值标准规定的游戏规则,而传统的社会习俗又要求它的成员们必须遵守这些行为模式,否则便被视为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所以他只能无奈地成为“异类”……
这个孤独的人儿最终还是眷恋着这个世界,即使它冷漠无情,即使它容不得自己……刑前,他真挚的倾诉: “我期望处决我的那天,有很多人前来看热闹,他们都向我发出仇恨的叫喊声。” 一朝思绪一朝灭,自始至终,默尔索都只是一个局外人,这个生活其中的世界原来也并不属于他,不是吗?
世界上本没有规则,大多数人决定了规则。大多数人判了少数人死刑。他一开始就已猜到了会是这样的结局,他对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清楚……
作为少数人的默尔索最终活出了自我真实的一面,他没有悲凉伤怀,也无需演戏遮掩,无需作假欺骗,无需怀疑和决定他人,他会去另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去寻找他的竹林芳草,去守护他的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