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偶然和读九年级的儿子聊起了焦虑,我坦诚的和儿子分享了自己战胜焦虑的经过。
三年前,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总为即将发生的事情而担忧。这种情形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我意识到必须尽快调整自己。当我再次焦虑的时候,我会与自己对话:
你在为什么而焦虑?
我担心我负责的一项活动在举行时会出现漏洞。
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30%。
为了把这个概率降低,你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我再把活动流程重新预演一遍,找到某个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做好预案。
于是,我变得释然。与其焦虑,不如现在就开始动手做事;如果自己做事也于事无补,那焦虑就更没有什么用了,还不如现在去睡一觉,养精蓄锐,投入下一件工作。
听完我的分享,儿子忍不住笑了,说:下次如果我再为我的体育成绩而焦虑,我就去操场跑步,或者直接躺平休息。
我又问儿子是否有沮丧的时候,儿子说每当晚自习快要下课作业却没有写完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沮丧。我问他这时候会怎么处理,他说:我会告诉自己,管他什么作业没写完呢,先睡觉。
我不知道父母们听到自己孩子如此回答会怎么想,我当时是哈哈大笑,大声为儿子点赞的。我告诉儿子:就是这样,当一件事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的时候,就竭尽全力去做,至于做不完的部分,把它扔掉好了,当你该休息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比睡觉更重要。
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我从一开始的鸡妈,到如今的淡定,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他要求很严格,制定了很多规矩去限制他。小学二年级的儿子问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别人家都没有那么多规矩,而咱家却有这么多规矩呢?我记得当时我给他的解释是:人与人是不同的,我希望你以后更优秀,所以现在约束你的规矩会更多。但是,我想那时候的儿子一定是委屈而不理解的。
儿子读三年级之后开始有了反抗的力量, 经常问我“凭什么”,比如:凭什么我要听你的话?凭什么大人有权利控制孩子?很可惜的是,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教育已经出现了问题。
儿子读六年级的时候状态很不好,我并没有反思自己,只是一味地责备他不够努力。直到有一天,儿子很沮丧地说:妈妈,我觉得我很失败,因为我永远达不到你的要求。看到儿子难过的表情,我才开始惊醒:原来我的教育,带给儿子的却是深深的伤害!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首先从思想上给儿子松绑。我告诉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不需要达到妈妈给你提的要求,只要达到你自己的要求就好了。接着从行动上给儿子松绑,他写作业的时候我不再用陪伴的名义进行监督,也不再硬性要求他必须在哪个时段之前把某一科作业写完。什么时候写作业、写什么作业、什么时候写完作业,全都由他自己决定。
由于我的后退,我们都有了更大的独处空间,不再用放大镜去看他,就会忽略掉他的一些缺点,因此对他的批评指责也少了。当我从他的学习上退出之后,他的成绩反而进步了。
进入九年级之后,他的作业增多了,但是每个周末,我都会陪他出去玩半天,或者参观一些场馆,或者就是随便逛逛吃些美食。周末在家的时候,我也很少与他聊学习,而是更多的关注他的情绪,以及他面对不良情绪时的处理办法。我不再重视辅导他的学习,而是重视教他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化解焦虑、如何正确发泄不良情绪。
我告诉儿子,他的一生很漫长,即使中考不理想,还有高考的机会;即使高考不理想,以后也可以通过考研来弥补。即使没有考研,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只要自己喜欢,并能全身心的投入这项工作,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者。
过得放手让儿子的思想更独立。儿子很认真地说:我最喜欢的是天文学,以后我要去中国科学院大学读书,因为那里的天文学专业最好。他还让我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研究天文学挣钱不会太多。我告诉儿子:一个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和爸爸一定会全力支持他,绝不拖他的后腿。
现在,九年级的儿子心态和状态都很好,我也会经常庆幸自己及时做出了改变,并且竭尽全力弥补从前的教育给儿子带来的伤害。
其实,每个人都不会做父母,我们都是在学着做父母,因此,我们都有做错的时候。最可怕的是,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却还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不去改正,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到孩子的学习和成绩上,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比如亲子关系,再比如孩子的心理状态等。
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问问自己: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沮丧吗?孩子沮丧的时候你知道用什么办法可以最有效的改变孩子的情绪吗?你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你吗?你知道孩子最想让你做的事是什么吗?你知道孩子心中最美好的亲子相处模式是什么吗?
如果你能准确回答以上问题,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合格的父母。相反,如果你不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甚至你从来没有思考过以上问题的话,那么请你反思并且调整自己。
也希望很多父母能够明白,其实并不是我们陪伴孩子长大,而是孩子在用他们的陪伴来帮助我们成长,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并珍惜孩子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