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6年夏,独自一人的路。
印象·水乡
粉墙黛瓦,
小桥流水人家。
这或许就是很多人都向往的江南。古朴的小镇,典雅的建筑,淳朴的民风。或许在雨后的巷弄,你还会邂逅那个丁香般的姑娘,从你身侧款款走过。
那是存在在你想像中景象。有句话叫做:看景不如听景。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点中了旅游的精髓。
旅游,就是你幻想的景色与实际景色的对比。通常情况下,对比还是很强烈的,有时甚至觉得难以接受。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辗转千里万里,不惜浪费漫长的时候在路上,却只得到了失望。
或许是我的想象力太过丰富,水乡江南,古典园林一直在我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就像是在整个世界都躁动的时候仍然能抚慰我心灵的净土。
又或许是因为我大大咧咧的性格,我在粉墙黛瓦中只觉得压抑,像胸前压了一块巨石,不能呼吸。本以为我是能适应水乡的所有,可是我错了,先是闷热潮湿的气候,再是对我来说过于狭窄的空间。我一直坚信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在广袤的草原长大的人或许就不能理解南方人的思维,地域狭隘,或许真的能限制人思维的拓展。
眼界,不仅仅是你目所能及的一片区域,更是一种看待事物的胸怀和自身的境界,就像修炼,就像自我提升。这种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就的,就像酒,随着时间的积淀,会越醇香。
变幻莫测的天气真是难以接受,早上天阴的能滴水,中午就艳阳高照、更不能将人烤成肉干,晚上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古镇·梦碎之地
独自一人去了同里,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
跟我认知中、梦境中的同里有很大的区别。
我认为,同里应该是一座有着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特色的小镇,有点类似那种“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原始的氛围,自成体系。最起码也应该是没有外界喧嚣玷污的地方。它曾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我也在水墨画卷般的梦中奔跑。
可是,现实给予我致命一击,古镇的商业化让我联想到画着浓妆试图扮演年轻人的老人,垂垂暮矣,丢失了本应有的韵味。我不会因为那些所谓老的残破而嫌弃,恰恰是因为这样破败的美,我爱慕着这样的水乡。
残破孕育着新生,却不是这样商业气息浓厚的新生。
典雅·园林之美
苏州,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
去的时候,人不多不少,气温不高不低,天气不阴不晴,心情不好不坏。
说句实话,我并不喜欢喧嚣,也不喜欢世人所谓的热闹。我是个试图特立独行的盲从者。心里叫嚣着要与众不同,最终却仍旧随了大流。
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尤其是有钱会玩儿的古人。他们造景的能力太强大,也或许是现代人,尤其是旅游开发者,想象力过于天马行空,我竟差点无力吐槽。
一座石桥,横跨水上,长度不过三四米,宽度不过一米半,桥下的水浑浊不堪。这个景观有个大气的名字,好像是:飞鸿还是霓虹来着,我记不清了。
曲折的回廊,狭窄的过道,临水一侧竟然还有一景,不超过3米长宽的小阁子,有个颇有意境的名字:听风松处。
恕我没有欣赏美的能力,我真的欣赏不透这种比较隐喻的景致,我这种俗人,只适合看那种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的美景了。
南方园林毕竟没有北方建筑的恢弘与大气,不大的占地,众多的景点,过于密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中原人,搞不懂江南人的思维与审美。我不能否认它的具相与神韵并存,有着不可超越的东方意蕴。
虎丘·妄言之词
说实话,我对虎丘的评价确实不高。
苏轼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人生一大憾事也。可能在古代,虎丘的风景确实是能令人折服,可那也是局限于当时的交通、地域、经济等各种制约因素,古人没有见过更胜于虎丘的美景,所以认为它美。如果有时光机,他们看到更美的景色,还会说出这样的话吗?
我觉得这一类型的景色都是千篇一律,就像ABCD的不同排列,本源还仅仅是ABCD而已。
后记:
太多的后来人造景观,太多的重建建筑,如果忠于原建筑也就算了,变了地点,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我要看的不是每个景点都泛滥的建筑风格,不是雷同的剧情,更不是批量生产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