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转瞬间,小楼明月素装颜。
春风入户阅千卷,无暇飞尘史窥斑。
明末崇祯十一年次戊寅年(即1638年),东北满清军队由多尔衮为主帅发起第三次“扣关”的“戊寅之役”,而且直接深入中原腹地,“饮马黄河”的局面,并全然而退,这对整个大明王朝都是沉重打击,其中山东损失最重,有“一府三州五十五县”被攻克,多集中鲁西北,就在这种悲惨局面中,
平原县城保卫战却独树一帜,成功打赢保卫战,成为当时整个“戊寅之役”的重大闪光点。平原县城全民皆兵参加抗击,乾隆版《平原县志》中唯一保存下的一首诗篇鉴证历史,流传于后世。如《诸生城守夜半共酌次韵》,作者县廪生张同春与庙学廪生一起参与守城战斗诗篇,时间是1638年腊月。先说明“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也说明当时写这次战斗是的诗篇不止张同春一个人,也不是他第一写,他也是和诗,说明是很多,可能大清时期都销毁了,但反而张同春因英年早逝,他这篇诗是唯一流传下来史诗级战斗现场写照。
《诸生城守夜半共酌次韵》
同仇飞羽斝抗志,枕矛戈夜气喧铜。
针传呼烦玉珂誓,清泮水门歌鬼雄。
注:斝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
可见当时军民同心抗击后金入侵的高昂斗志,视死如归的精神。而在整个战斗出现史诗级大转折的人,也是县庙学的廪生----张岳,他只身入敌营进行谈判。乾隆版《平原县志》在乡贤篇记载:
张岳,明末清初平原人,县增广生,研精博古,少年时随父张懋谦(参将)于天津,学习军事韬略,起着前阵指挥者作用,并在僵持阶段,亲自到满清敌营进行谈判。张岳赤裸上身到敌帅多尔衮的账内,一番慷慨陈词说服满清骑兵统帅多尔衮,满清主帅多尔衮亲自赠披一件貂裘,并连夜撤走。解县城之围。亦有功本以得“例贡”授于官职,但张岳坚持自己科考入仕更荣耀(授于例贡,就像如今免试进入公务员官场体系,不再是白丁),可惜入清朝后屡试不中,但门下弟子多显赫,高寿至九十三岁卒。
其他参战人物在《寻觅家乡平原历史文化之十》中已经讲过,不再展开赘续,可惜廪生张同春因英年早逝,虽《县志》再无其他历史记载,但他一生只留下三首宝贵的时代诗,足已经让后人在明清之交的迷雾中看到真实的原景。
平原县城保卫战简单过程:崇祯十一年(即1638)腊月中旬开始围困平原县城,先试探的发动小规模攻城或劝降,但被城上守兵击落,等大军合围平原城后,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寒冬腊月时分,护城河以不起作用,但城墙守兵,也利用天时用水浇城墙而冰,增强城墙防护能力。激战时也几乎失守,把爬上城满清兵又打下去。清兵被击退后,为避免大量损失,开始围城不攻。最后双方合谈,满清骑兵统帅为镶白旗旗主多尔衮(后来大清国的摄政王)也感到在小县城前损兵折将不值得,与平原县出城代表--张岳达成妥协。满清统帅率领骑兵乘夜绕开平原、禹城、齐河,奇袭济南府,把济南城打一个措手不及,坚守十几天后,崇祯十二年(即1639)正月初二,济南城破,屠城十几万人。反观平原县城是唯一一个未被攻破,而且还取得保卫战胜利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