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生产活动、供应的真相,是在不确定当中摸索出来的,这就必须依靠企业家精神。
一、五花八门的企业家精神衡量标准
1、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是一种不折不挠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在人人都不看好时,满怀希望往前冲的精神。
- 很难具体描述和衡量
2、衡量企业家精神的标准
- 利用可靠信息的反应速度
- 新兴企业的数量
- 研发资金所获得的回报率
- 利润越低的地方,企业家精神越旺盛
- 农业比重越大,企业家精神越弱
- 工作流动性越强,企业家精神越强
- 遗产数量越多,继承人更有可能创业,企业家精神更强,少收遗产税能鼓励企业家精神
以上各种衡量指标,薛兆丰老师均不太满意。
二、不是单靠兴趣,而是一门产业
1、科技创新背后的制度原因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地图显示,大学校舍的四周,被大量的能源、IT、数据、生物制药、风投公司包围,正是这些公司,在牵引着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方向。
2、科学家做研究不仅是因为兴趣,任何发明创造的背后,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实现
3、理论发明到成为商用产品,转化过程非常漫长,需要专业人士完成
今天的科学家必须跟风险投资家、企业家、制造商、营销专家紧密合作,其中制度设计是关键。
三、制度创新带来产业兴旺
美国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导致美国大量科技创新的涌现
1、以前政府拨款的科技项目,获得发明创造专利后,即告结束,大批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转化为商品。
2、“拜杜法案”:
- 政府资助产生的知识产权归政府所有,但科学家或所在机构,拥有商业开发权,享有产品转化的收益,激发了科学家的积极性。
- 科学家把产品转化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带回实验室。科研与资本的结合,导致创新创业的热潮
四、知识确权的艺术
科学创新讲的是思想,很难分辨一个想法是在学校里当教授时想出来的,还是在外兼职做投资时想出来的。美国斯坦福、麻省理工大等大学,对教授在外兼职,给予较多的慷慨和鼓励,带来美国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五、企业家精神的贡献占多大比重
麻省理工大学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为商用的老师认为:
每1元的科研投入,需要100元的商业运作,才能转化为产品
可见从科研成果到商品转化,这个摸索的过程非常艰难,怎么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课堂小结
对企业家精神新的理解:
热情很重要,但热情背后,使其持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制度也很重要。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中国人和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擅长哪方面的创新创业?美国人又擅长哪方面的创新创业?各自的专长不一样,主要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
答:中国人擅长“从1到N”的复制、渐进式的改良,而美国人擅长“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我认为制度的因素大于人的因素。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世界公认的,很多华人在美国的体制下做出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并转化为产品,但中国则缺乏这样的创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