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开学,语文新教材的讨论一直热火朝天,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教过的一篇文章《寒号鸟》,一只寒号鸟因为懒惰而冻死了,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外乎:懒惰会带来痛苦,会导致死亡。那同学们能不能真正理解呢?他们也许把文章主旨记下来了,但是根本体会不到这样的情感,其实即便是我也体会不了那么深刻,懒惰真的会导致死亡吗?那我们赖床、不洗碗,不倒垃圾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也没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自然还是会继续懒惰。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生活背景不一样了,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遭遇着自然灾害,很多人流离失所,在这样悲惨的环境下,懒惰确实是会导致死亡的。
如果在课堂上不跟孩子做这样的补充,他们只会觉得如今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本身就是为了造福人类的,为何不能好好享受呢?“没苦硬吃”,可不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
前段时间,两位老太太的故事走红网络。一个是在地里捡了40斤小麦,累到住院半个月;另一个是子女花费5000元路费回家帮她干农活,结果收成不够路费一半,老人还累得住院了。“老一辈主打一个,有福我不享,没苦我硬吃,没病我找病,有病我硬扛。”网友一番总结,引发广泛共鸣,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家老人令人啼笑皆非的吃苦”故事。自此,“没苦硬吃”与“没福硬享”成为网络热门用语,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一边是“没福硬享”,指的是青年一代“不委屈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消费观念。无论在穿衣、饮食、旅行还是生活的其他方面,年轻人主打一个“悦己”。他们不会在生活中亏待自己,追求情绪上的满足,享受当下的快乐。一边是“没苦硬吃”,指的是许多老年人在生活上“过度节俭”的现象。无论是在炎热的天气中不开空调导致中暑,还是不考虑身体情况,强行下地干活最后住院....许多老年人明明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却主动去“吃苦”,最终往往导致他们的健康受到损害。
这两个网络热门用语,不光呈现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消费观念,更展现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发展之下社会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生活在节奏快、生活压力较大的当代社会,年轻人们格外重视当下的生活需求,积极寻找着疗愈自己的手段。而曾生活在物资匮乏年代的老年人们,则养成了勤俭节约、延迟满足的习惯。当他们将自己往昔的习惯“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物质生活富足的当下,便会出现许多格格不入的现象。
然而,在我看来,无论是及时行乐,还是延迟满足,人们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幸福的生活,我们不能简单地对这两种现象进行片面的评价。老辈的“没苦硬吃”虽然体现了他们的坚韧和勤劳,但过度的劳累可能会损害健康。年轻人的“没福硬享”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我的关爱,但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消费和追求享乐而失去奋斗的动力。
无论是老一辈还是年轻人,都应该在传统的价值观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老一辈可以适当放下过度的操劳,享受晚年的宁静和舒适;年轻人在追求自我享受的同时,也要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