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6年,经萧何一再推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大将军拜是拜了,但刘邦对韩信还是心里没底,不知道这个叫韩信的小子到底有几斤几两,值得萧何如此推荐?
于是,在拜将仪式之后,刘邦把韩信叫到跟前,说:“丞相屡次在我面前称赞您,您有何计策教寡人啊?”言下之意是,我可以拜你为大将,但如果你没有真才实学,我也可以把你从大将军的位置上拉下来。
韩信谦让了一番,说:“如今与您争夺天下的对手,难道不就是项羽吗?”刘邦点头称是。
韩信又说:“大王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勇敢、猛悍、仁爱、刚强等方面,与项羽比谁强呢?”刘邦沉默良久,说:“我不如他。”
韩信向刘邦深施一礼,赞许道:“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羽。不过我曾经事奉过项羽,就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
接着,韩信对项羽的为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出了在中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论断。韩信认为:
1、项羽厉声怒斥呼喝时,能把上千人吓得不敢动一动,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是匹夫之勇。
2、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别人生了病,他会怜惜地流下泪来,把自己所吃的东西分给病人;但当所任用的人立了功,应该赏封爵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捏在手里,把玩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授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3、项羽虽然称霸天下而使诸侯臣服,却不占据关中而建都彭城;他不仅背弃义帝楚怀王之约,还把义帝迁移逐赶到江南;他驱逐原诸侯国国王,让诸侯国的将相为王,把自己亲信偏爱的将领分封为王,导致诸侯忿忿不平;他的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遭残害毁灭;老百姓因此都不愿亲近依附于他。诸侯臣服于他只不过是迫于他的威势勉强归顺罢了。
凡此种种,说明项羽名义上虽然还是霸主,实际上却已经失去了天下人心。项羽的强盛只是表面的,很容易由强转弱。
因此,韩信建议刘邦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以诛灭对手,把天下城邑封给有功之臣以收买人心,用正义之名讨伐项羽以顺从惦念东归故乡的将士们。如此,刘邦坐拥天下便指日可待。
不过,在坐拥天下之前,韩信还是给刘邦定了一个小目标——先拿下关中。韩信为何要先定这个“小目标”?理由主要有:
其一、先拿下关中,条件有利。被项羽分封在秦地的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都是过去秦朝的将领,他们率领秦朝子弟作战好几年,被杀死和逃亡的秦朝子弟多不胜数。而且,他们还欺骗自己的部下,投降诸侯军,结果在抵达新安时,遭到项羽以诈骗手段活埋的秦军降兵有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以脱身不死。秦地的父老乡亲对这三个人,恨之入骨。现如今项羽倚仗自己的威势,强行把此三人封为王,秦地的百姓不会再敬重他们,为他们效力。
其二、先拿下关中,有民意基础。当初刘邦率先进入武关时,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法,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因此都希望刘邦当关中王。
其三、先拿下关中,师出有名。按照当初楚怀王与诸侯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定关中,理当在关中称王,这一点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后来项羽强行把刘邦安排到汉中,失掉了应得的王位,对此秦地的百姓没有不怨恨的。
实际上,除了上述理由外,先拿下关中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好处:关中有山河为屏,有要塞为障,加之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剽悍,是成就霸业进而坐拥天下的龙兴之地。
刘邦听完韩信的分析,大喜过望,“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觉得得到韩信太迟了,随即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众将领所要攻击的任务)
公元前206年8月,刘邦留萧何征收巴、蜀租税,保障军粮等后勤,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击败雍王章邯,收降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设渭南、河上、上郡,一举奠定了争霸天下、逐鹿中原的坚实基础。
王健林王首富说:“先定个小目标,赚一个亿。”结果伤了天下无数屌丝的心。
韩信韩大将军说:“先定个小目标,拿下关中。”结果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把刘邦美得像一朵初开的花骨朵儿。
爱也好,恨也罢,韩信给刘邦所定的“小目标”最终还是实现了。不能不说,刘邦得到韩信,真是走了狗屎运。可叹项羽有眼不识荆山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