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的最大亮点,就是将语文要素渗透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相比以往的教材,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更接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成为老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因此,用好课后习题这个重要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教学价值,是每位语文老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现就课后习题中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实现语言的多向度建构等方面,来谈谈如何落实语文阅读力的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力既是语文基础素养,也是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低年级阅读力的培养应指向“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基本阅读方法与策略的学习”“自主思考与个性表达的养成”等要素。如何围绕这些要素,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材开发?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探索的路径。
一、抓住关键,为复述课文提供支架
二年级下册重点落实“借助提示讲故事”的语文要素,课后习题中编排了多个复述课文的训练。《千人糕》课后题借助多幅插图,呈现制作过程;《小马过河》课后题提示关键词语,要求讲述故事始末;《蜘蛛开店》课后题运用思维图呈现课文结构;《羿射九日》课后题用表格列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复述课文。这样的课后习题设计体现出训练程度的不断深化,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梯度,为中高年级学生简要地复述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奠定基础。知识可以传递灌输,但能力不行,其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最终自主形成。对于这样的课后习题,老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掌握复述方法,激发学生对复述的兴趣,学会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出来。只有在不断讲述中,才能切实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整合信息,为思维发展建构体系
统编本教材知识编排有体系、有层次。单就“提取信息”的能力来看,从一年级上学期到二年级下学期,要求稳步推进,“提取明显信息—寻找关键信息—整合简单信息—整合复杂信息”,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统编本教材知识编排有体系、有层次。单就“提取信息”的能力来看,从一年级上学期到二年级下学期,要求稳步推进,“提取明显信息—寻找关键信息—整合简单信息—整合复杂信息”,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大象的耳朵》课后题中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将提取的信息进行比较、整合。解答此题,一要画出大象的话;二要读懂大象的话,并提取关键词,运用恰当的连接词说出大象想法改变的过程。这样的能力训练目标,已从提取单一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信息到提取隐含信息。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可以初步形成思考问题和整合信息的意识,渐次提升和发展阅读能力。再如,《小马过河》一课中“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课后习题,不再是简单地说出对与错,而是需要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说理,用“因为……所以……”的句式,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题除了有提取文本信息的要求,更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真正地动脑筋,去探究、讨论,而不是单方面接受文本最后呈现的道理。此项训练,可将思考引向更深层面,将思维的角度由单一引向多元。
三.关联生活,为语言实践创设路径
从一年级开始,课后习题就有意识地开展有序的言语实践训练。最常见的是迁移文本的表达形式,借助文本的语言图式,引导学生仿照创编。这非常契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也是习得规范性语言的重要途径。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中,语言迁移有了更明确的指向性。如《枫树上的喜鹊》课后题:看到下面的情境,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 ”回答这一题,学生既需要模仿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也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前后文的关联,猜测两只喜鹊在说些什么。在执教过程中,有学生说喜鹊弟弟的意思是:“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联系前后文,喜鹊弟弟说这些话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角色的心境,但不符合文本语言的形式。回到课文中,再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要根据喜鹊叫声的语气和长回答这一题,学生既需要模仿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也需要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前后文的关联,猜测两只喜鹊在说些什么。在执教过程中,有学生说喜鹊弟弟的意思是:“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联系前后文,喜鹊弟弟说这些话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角色的心境,但不符合文本语言的形式。回到课文中,再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要根据喜鹊叫声的语气和长短来想象语言的表达。再次想象时,学生对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表达,如:“我饿了!我饿了!妈妈捉的小虫子好香啊!”“太棒了!太棒了!又有小虫子吃了!”只有将生活与文本联通,学生才能知道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老师在逐步更新学生内在言语图式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习得了阅读策略。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研读课后习题,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学的方向已从平面的字词句段篇学习转向立体的阅读策略学习。老师在使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须聚焦语文要素,理清要素间的关系,明确训练目标,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真正让语文课程成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