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5.6 子张问行①。子曰:“言忠信,行笃敬②,虽蛮貊之邦③,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④,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⑤;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⑥。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⑦。
【题解】
做事忠于人之所托,厚道认真,取信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为人处世之道,能够做到无往而不通。“言忠信,行笃敬”,就是对人真诚态度的体现,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的朋友,也没有人喜欢和虚伪轻浮的人交往。子张虽然才高意广,但为人外向浮躁,言行往往有偏激失当之处,所以孔子教他做到言行不离忠信笃敬,则凡事就能行得通达。
【注释】
①行:通达的意思。
②笃:忠厚。
③蛮貊:南蛮北狄,指当时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④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处。
⑤参:显现。
⑥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⑦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边远地区,也能行得通。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实、诚信、笃厚、恭敬’的字样直立在面前;在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服大带上。
//我的感想//
看完题解译文,思绪满满的感觉。
“言忠信”“行笃敬”
一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反观自己的言行,时刻注意自己的发心,联系现在的概念,这个属于“元认知”的能力吧?
二思“行”,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现在信奉的是“二级反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言忠信,行笃敬”,发自内心的忠信笃敬,发自内心的“二级反馈”,发自内心的“依与仁”,带给对方的自然是舒服愉悦的感受,
“巧言令色”,虚情假意,少了仁心爱意,“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看了《华杉讲透论语》
其一思“不欺于己曰信”(司马光),可以看出,“可信不可信”问自己内心好了。
其二思(颜回将西游,问于孔子,孔子曰……)“…免于患矣。(…修养了半天,最高境界就是免于祸患。)
想说对于这一点很有模糊的感受(既清晰又模糊)。
《樊登讲论语》中,“书诸绅”不是不可行的举动,讲到《非暴力沟通》中就有案例说把四步骤写到手心的方法。
但重要的是“夫“然后行,先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给自己去看一看方法步骤的时间,再回来继续说话做事。写了不看,不去暂停,直接自动驾驶,等于没写。
《论语别裁》中我看到的却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用正常的心思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不同的文化不同风俗习惯,对于“不同”表现太过好奇太过关心,也许会让对方有受到威胁的感受。
面对不同,正常的“忠信”“笃敬”就好。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