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唱乾坤,独角演春秋”。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为你解秘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戏剧,看一张方桌,一块印花布下的舞台如何演绎出人生的悲喜愁苦、万千感慨。
邵阳布袋戏是我国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现存唯一的原始布袋戏,全国其他省市也存有各种类似的布袋戏形式,但湖南邵阳布袋戏由于地方特色鲜明,在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邵阳布袋戏发祥于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厚实的文化土壤滋养了布袋戏的发展。这种集木偶雕刻、民间音乐、戏曲表演于一身,不仅浓缩了湖南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也充分显示出我国民族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一个艺人一副戏担,走街串巷,躲进蓝印布帏中。随着阵阵开台锣鼓,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一个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
在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有幸看了回传承人刘永安表演的邵阳布袋戏,深深被这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的戏剧艺术所折服。
布袋戏艺人不仅要有表演才能,还需具备雕刻手艺——担纲“主演”的木偶头像,一般都由艺人独自创作雕刻而成。偶人制作通常选用不易变形的樟木,依次开脸、定色、上光漆、穿红着绿,最后根据具体人物造型配上胡须、头发等,材质工艺虽称不上细腻华美,却也形神皆具。
旧时布袋戏“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多为父传子,子传孙,单线相授,口传身教。当地村民每逢举行节庆、婚嫁、祈丰收、求保平安等风俗活动经常请来布袋戏演出。
邵阳布袋戏多为武打戏、神怪戏、滑稽戏,《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扬孝打虎》等为常演戏目。它的乐声早期以山歌、小调、散曲为主,唱腔吸收了本地祁剧和花鼓戏的韵味,道白幽默自然,自成流派。不过民间艺人在道白、唱腔、情节方面创造性地赋予了更多朴质、天真、诙谐的元素,艺人演出时还会根据剧情随心所欲地做些改编,在绵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为邵阳布袋戏积聚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六百余年来,邵阳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独具历史文化底蕴。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中也有传统的布袋戏表演,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民间艺术,让这门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珍品得以更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