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曹操
这年的春天,曹操回到国都邺城,训练水师,开始为南方的战事做准备。
如果此时让曹操回想自己最觉得危急和焦虑的日子,他一定不认为是在中牟被官吏捕获时,或者在荥阳被徐荣杀得全军覆没时,还有在龙亢宿营的夜里所招募的扬州部队哗变时,甚至不是兖州的张邈叛乱和濮阳的吕布之战,虽然这些都是命悬一线,几乎绝望的时刻。曹操难以忘记的,一定是建安四年间那些日子。
那时许都的汉室朝廷仍然难以容忍曹操的优势地位,不断试图分化甚至消灭曹家的势力。曹操所能控制的地域,正处在众矢之的的包围中。袁绍消除了公孙瓒这个牵制,调集了全部资源以泰山压顶的态势南下开战。刘备离开许都后突然在徐州举兵,他与曹操间再没有和解的可能。关中地区虽然随着汉家皇室一同收纳进曹操的统治之下,但各位将领仅处在有限度地控制当中,不能完全放心。孙策迅速崛起,取代了袁术成为江淮方面更可怕的威胁,陈登在广陵击败了孙策,但孙策已经在公然筹备着对许都的攻击,没有人敢轻视孙策的威胁。在南方力量强大的刘表历来是袁绍的盟友,当合适时机来临肯定会出动配合,更何况,最前线的部队正是张绣的西凉骑兵。
张绣的危险是曹操由于骄傲而造成的失误。雄才大略的曹操经常在得到巨大的成就之后骄傲然后失误,他会立即承认这一点并改正,然后再取得进一步的成就,然后再因为骄傲而失误。张绣的事发生时,曹操刚刚迎回汉献帝,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周旋于张杨、韩暹、董承之间,曹操费尽整个团队的心力才如愿以偿。但随即取得的巨大收益令人惊喜,他得到了三公的高位,得到了名义上属于汉室的两京之间的广大地区,身份也从纷乱割据中的一名普通诸侯变成了最具备政治优势的替天行道者。接下来张绣的顺利投降印证了这种好处,曹操在如此巨大的改观下骄傲松懈,不料却引发了张绣反叛的恶果。
于是曹操知道自己的优势对于疆域兼并来说非常有限,仍然需要小心翼翼地做长远打算。他消灭了张杨的残部,利用各个诸侯配合间的差异,果断地抓住时机,长途转战,先后防御住刘表与张绣的侵犯,夺回了刘备占据的徐州、汝南,又收服了段煨、张绣等关中将领。由于曹操所委任官员的出色治理,关中稳定,关西韦端等人也安心归附,马腾还奉命支援钟繇击败了高干的并州兵。官渡的胜利后曹操用了八年时间才完成对河北大地的有效控制,到了建安十三年,明眼人都知道,曹操已经成为不可撼动的霸主,无论他对汉室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从他的手里完成全部统一是顺理成章的趋势,而曹操本人似乎也有了足以骄傲的资格。
夏天时曹操重新设置丞相并亲自任职,他是传统士族门阀出身,位极人臣的荣耀有很大的满足感。曹操本不计较虚名,最早迎接献帝时袁绍因为所封的太尉比曹操的大将军略低而发火,曹操立即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自己退为司空。而此时既然有了任意选择的权力,那么拿个比征西将军更荣耀的名号自然也无妨。当然皇位太过沉重,尚不值得找这个麻烦。
曹丞相对人才也减少了尊礼,开始显露人主的威杀之气。司马懿推辞征召,曹操立即用死亡威胁迫使其就范,而向来所嫌恶的孔融则直接就杀掉了。曹操有心胸,不太记恨旧怨,他杀掉的人,要么是过分有雄心无法收服的人,如吕布,要么是有名无实令他不屑一顾的人,如桓邵。那些有才干有信义的人,曹操通常是尽量收用,哪怕曾经背叛曾经使他痛恨,如毕谌、魏种。曹操对孔融已经容忍了很久,他还记得因为傲慢地杀死边让而引发了兖州叛乱的教训,所以后来的祢衡他便强忍厌恶却没有杀。但此时的曹操不认为还有什么需要顾虑的竞争者,完全可以足够自信地主宰生杀。
南征的进军途中刘琮便送来符节表示无条件投降,众将都怀疑其真实性,曹操自信地判断出刘琮一定是真降。结果证明他的判断很准确,这也给了曹操的自信一个很大的加成。事实上荆州方面曾有过乘其不备发动突袭的建议,所以他这一次判断正确其实含有运气成分。曹操在占据荆州之后,给孙权送了那封“会猎于吴”的迫降通牒,这是个更加骄傲的举动。经验丰富的曹操不会不知道,从政治角度来说,这样的通牒除了促进敌人联盟抗战的决心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曹操南征荆州,做了长期攻坚,逐步武力收服的准备,却没有做直接进攻江东的准备,要平定广阔的江东,必须要各个方向多路协同,而不是仅用一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部队就能完成。荆州的投降让曹操更加膨胀地骄傲了,他希望孙权也能像刘琮一样省下那些麻烦,即便不降,战功赫赫的曹军也一定会轻易地压垮南军。所以通牒的效果曹操已经不介意了,反正孙权只有投降或者被消灭这两种结局,这个通牒的意义,不过是他用一种游戏的心态显露一下那遏制不住的骄狂吧。
一系列的骄傲最终在黄盖投降之时引发了全部后果,诈降并不是很高明的计策,防范其真假是所有时候的本能反应,但曹操想当然地认为东吴的将领们和他一样认识到了曹军的巨大威势和胜负的必然,所以他接到降书口头上说要防止这是诡计,但心理和实际措施都已判断这是一次真降。
当曹操离开荆州返回北方时,他知道孙权无法迅速消灭了,但曹操一定坚信,对他来说孙权算不上难以征服的障碍,或早或晚他还会率军取胜的。他没有想到,自己再也没能回到这个地方。
七、赤壁,赤壁
曹操开始与袁绍作战之前,全部的兵力只有六万余,到了建安十三年,已经扩充到了十五、六万。对荆州的出征很可能漫长而艰苦,曹操集结了八万余人的部队。贵精而不贵多是曹操向来推崇的原则,他从不屑于数量上的庞大,但非常重视统兵将领的才能和部队战力的精锐、纪律的严整以及意志力的顽强。
刘琮不战而降之后,七万余荆州部队接受整编。曹操不认为这些部队短时间内能够达到自己的训练标准,但曹操根本没有自己的水军,而下一步的战略规划是进攻江夏的刘备,荆州的水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因为刘备的一万部队之中,在当阳已经损失了全部的陆军,关羽率领数千水军成功地到达江夏与一万名刘琦军汇合,但曹操很了解其战力的平庸,即便是荆州水军,江夏方面也无法抗衡。
这时已经有谋士提出不要发动进攻的建议,在稳定荆州的同时整治水军,江东方面则更无取胜的机会,恐怕也不得不投降了。但曹操没有听从,仍然认为必须迅速消灭刘备军。
十月,各方的部队全面行动起来。
曹操军在汉水方面自襄阳南下,以赵俨为都督,奋武将军程昱、丞相祭酒杜袭、袁渔为辅,率领七支主力:虎威将军于禁,荡寇将军张辽,平狄将军张郃,平虏将军朱灵,破虏将军李典,扬武将军路招和将军冯楷,共三万余陆军,以及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率领的荆州水军一万,向江夏进发。
曹操本人则带领都督蔡瑁、副都督张允的三万水军主力,奋威将军满宠、折冲将军乐进的陆军万余,以及许褚、曹纯、曹真、曹休所部虎骑、龙骑、豹骑宿卫军数千,谋士荀攸、贾诩、陈矫、董昭、陈群等,自江陵顺江东进,合击江夏。
在东部同时有平东将军陈登向丹阳,威虏将军、徐州刺史臧霸向吴郡,寿春、合肥的扬州部队向庐江,各以数千兵力发动牵制性进攻。
后方的荆州,厉锋将军曹洪驻守襄阳,横野将军徐晃留守樊城,后军都督、征南将军曹仁留守江陵。军粮督运使夏侯渊以及汝南太守李通等负责后勤输运。
东吴的水陆军三万,以丹阳都尉黄盖为前锋,以周瑜为水陆军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所部本队包括当口令甘宁,横野中郎将吕蒙,中郎将韩当,承烈都尉凌统,奋威校尉全琮,宜春长周泰,征虏将军孙贲、武猛校尉潘璋等。以扶义将军朱治为运转都督。
在东线,孙权以庐江军中司马诸葛瑾与偏将军董袭守庐江,长史张昭与横江将军严峻守当涂,广陵左司马顾雍、丹阳太守孙静、武卫都尉孙桓等负责京口、广陵一线的守备。给事朱桓驻守柴桑,以备援各方。
江夏军方面,关羽率水军约万人驻夏口,张飞、赵云各率部分陆军驻鲁山,刘琦率军万余人驻樊口,防御汉水方面。刘备本人则跟随在周瑜军中。
对于周瑜军的当面迎战,是出乎曹操预料之外的。曹操知道用水军作战并不占上风,完全没有把握取胜,十月中旬双方的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小规模交战后曹军果然失利,曹操立即选择避而不战,在北岸的乌林建立大营,形成对峙局面。
此时曹军的北方士兵又被流行病困扰,战力大减,面对周瑜军的几番挑战,曹军闭门不出。曹操希望能休整部队,坚持到春天再展开攻势。
但十一月中旬,周瑜军的火攻计划成功,曹军的战船损失惨重,连陆上的军营都连带起火。周瑜军乘势渡江发动进攻,曹操军已经无力挽回局面。曹操命令烧毁全部战船,向西撤退。
天降大雨,道路泥泞,曹操抛弃了所有的辎重,艰难地穿过了华容,撤到了江陵。而周瑜军则向上游方向追击,在巴丘与曹军的运输船队遭遇,曹军烧毁船队后逃走。而周瑜军明智的迅速作战也使汉水方面的曹军失去了作用,只好在尚未到达战区时便不得不撤退。
这场失败让曹操决定暂且搁置进攻计划。首先,战船基本都损失掉了,本就实力不足的水军仅剩一万左右,已经完全无法进行会战。再者,精锐的陆军虽然没有大的损失,但很明显不适应陌生的江南气候与地形,攻击力不足。更重要的是,曹操很是失落,已经无心再战。
曹操留下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在江陵构筑防线,江陵是上游的重镇,为了进攻江东,这是必须保障的基地。周瑜当然也知道这些,绝不会容忍己方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下。甘宁与刘备率两千部队攻取了夷陵,周瑜军不计代价,向江陵发动长期围困。一年之后,曹操终于明白长期的对峙不可避免,决定放弃进攻阵地江陵,退守防御阵地襄阳。孙权军也不再进攻,荆州从此成为平衡的态势。
赤壁之战到此最终结束了。
清代乾隆年间,史学家赵翼在赤壁古战场上,写下了几行诗句: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