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有文化,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佳话。圣人王阳明家训第一条就是勤读书,关于读书法则王阳明是这样说的:读书不需要你记住,也不需要你全部理解,圣贤所要求的是让你通过读书而使自己心体光明。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这样理解读书的意义:我们的大脑就是一间会议室,读的书越多,大脑会议室里面给做参谋的人就越多,最后我们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决策,这就有了一个参谋班子。……
毕业后忙工作,买了很多畅销书、经典书籍,一直落了灰都没打开包装,直到去年9月份的一天开始阅读,至今有小半个年头了。
我没有大咖们渊博的知识,更没有他们的智慧,我只是说说这段时间的阅读,带给我的改变。打卡半年时间实际纸板书籍阅读了49本(疫情在家整整2个月没出门一步,时间充裕),电子书读了三本。拿起来每一本书让我复述书籍内容,我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对于这个事情我想引用一段文字可以很好的说明: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读过的内容可能已经忘记了,但它肯定一点点丰富了我的认知。
01 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
一个习惯的养成,有的专家说是21天,知乎有个高赞回复66天可以形成一个新习惯。我个人有个新的理解,习惯养成跟我们的需求强烈程度密切相关。就拿我们全民戴口罩来说,这个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几天的时间。小时候有被火炉烫过的大家肯定印象深刻,不徒手去碰火炉的习惯我想大概是几秒钟就形成了。
当时拿起的第一本书是《与自己和解》,别人并没有想令我们受苦的意思,是我们没有能力对他产生足够的认识而令自己受苦,我们明白那个人是怎么运作的,就不会再因此受苦。瞬间感觉打通了任督二脉,因为我是个情绪的提线木偶,我大概践行了2个月份时间,我发现我能意识到情绪了并且能臣服于它,慢慢的与情绪能和解。
第一次尝到了甜头,这期间一直再阅读,只是漫无目的的读,读到哪算哪,每一次书中的小建议照着做会形成正面反馈,促使你继续读下去,半年的时间根据书中的扩展阅读,我又有了新年读的阅读书单,部分如下《开启你的高维智慧》、《活出全新的自己》、《自卑与超越》、《纳瓦尔宝典》、《荣格自传》、《思考,快与慢》、《爱的五种能力》······
《人生只有一件事》作者金惟纯说:“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活好自己。”读书是一个让自己变好的媒介,目前个人感受到这个习惯能滋养自己的内心,奈何才疏学浅表达不出来,更准确的是表达不准确,待我再用书本净化一段时间再来表达自己的感触。
02 从抵触历史到读完了一套《曾国藩》和《王阳明全集》
我的那个年代,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就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自此高中的时候就选择了理科班,大学考入的又是理工科院校,对于阅读文字一直没有太多的接触,理工科的课外阅读数就是本专业的选修课。高中的历史课从来不是做数学题就是写物理作业,反正肯定干跟历史不搭边的事,印象中一次历史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支支吾吾半天没答对,老师很失望:”这可是最基础的知识。“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知道有什么用,不如我解一道数学题有用。“
买回来两套书籍,《曾国藩》分上中下3册,《王阳明全集》,光看书的厚度和数量就有点让人胆怯,后来发现不然,困难都是自己想象中的,实际上你是会被圣人的智慧深深地折服。曾国藩每逢大事有静气;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柔弱胜刚强;人生最好的状态,花未全开月未圆;物来顺应等处世智慧。王阳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获得幸福的方式是不与外物对立;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这些智慧足以让人学习研究一辈子了,可是光看没有意义,就跟刷手机只是当时一时痛快,真正能对自己有帮助的一定是触使你行动的文字。有时候会遇到问题不在像以前那样烦躁抱怨,会时不时的停下来借鉴圣人的处理方法,虽说学王阳明变不成王阳明,但是方法还是可以学以致用的,这样不断的让自己成长,慢慢的进步了一丢丢。
读几百本甚至几千本、几万本的人大有人在,读书不是为了炫耀,更不是为了比数量和速度。阅读是人一辈子的事,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所以新年给自己立了一个小目标,一年读完50本书,有一起的伙伴欢迎组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