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6:30
就寝:23
天气:雨
心情:好
纪念日:无
任务清单
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三件事:
1.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2.读书写了个随记
3.填报了六一节目
改进:不老是主动去说话,也可以做到的,坚持做好自己
习惯养成:读书、锻炼,少说话
学习·信息·阅读
职称评审如火如荼,与我无关也是一件幸事。放弃的提交材料参加晋级的人,现在还要填报自愿放弃的表,是因为自身原因么?35个晋2个,也太难了吧。
健康·饮食·锻炼
因为听课,中午太晚回家,在路上吃完米线回家午休。下午放学要开会,又是吃了一些炸土豆当晚饭。今天的锻炼付之一炬。
人际·家人·朋友
今天终于做到在办公室不主动说话。两个同事路上打招呼,遇到一个说起讲课,一直追问那个课要注意什么,实在无法拒绝,又说了几句看法。她连连称是。一个八卦同事又跑到我面前,以为说啥,结果问我是不是丢失了手机,我笑答:“没有啊。”她尬笑:“是我记错了。”我呵呵。
一天到晚的忙碌,晚上回家已经快8点了。家人也是随便打个招呼,读读书,写几个字,锻炼一下,睡觉。
工作·思考
听了三节课,上了五节课。五年级大单元任务群教学竞赛。主题是感受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听了《杨氏之子》、两节《手指》。
《杨氏之子》一课,课中的亮点是学生用文言文对话,表演得很到位。拓展了《世说新语》另一篇故事与之对比说话的艺术很值得借鉴。
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令人深思。五年级阅读小古文还需要逐字逐句理解吗?读文时,教师画好断句,学生读。如果放手学生理解后自己断句朗读会更能朋友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过程跟着老师设计走,课堂氛围有点沉闷,没突出语言风趣。
课堂开头设置要讲这个故事导入新课,课堂氛围缺少了“风趣”韵味。如果改成结合现实生活中遇到有人逗趣的场景导入是不是会好一些?
把孔君平改为“柳君平、黄君平”等等来说话,感觉有点牵强和局限。拓展为生活中其他场景会更好。
《手指》的两节课,一课围绕阅读,一课围绕习作,一课书的读写一定要分为两个教学活动吗?阅读指导设计思路清晰,放手学生自学,交流融洽。这样的气氛中穿插写作不是更好吗?以写作来指导的课,也只是居于仿写,如果放在阅读中一起完成,会更省时高效。
因为是大单元任务群教学,学生每班选几个优生听课的方法妥否?学生的配合是好了些,但这样的课程设计会适宜每一个课堂吗?值得商榷。
最美好的三件事
1.读了一篇令人感动的散文
2.让自己读书的节奏慢下来,多些思考
3.睡了个好觉
思考·创意·未来
只有一个富于爱心,幽默风趣的老师才会让孩子爱上课堂。教师的课堂语言决定了孩子们上课的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只要一节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兼顾了班里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旁观者或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角,学有所得,学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