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说:“既来之,则安之。”这不失为一种迅速调节心里失衡的有效方法。我们需要学会面对突如其来的急事时,要分析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多准备几个预案,这样才能把急事办妥、办好。
前几年原单位有位同事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自称是某某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他的儿子出了车祸,急需要20000元的手术费,让他速汇款到某某帐户,他一听,急了,也慌神了,打儿子的手机也不通,和老婆一商量,急忙跑到银行办理了汇款手续。事后一想,总是放心不下,又打电话到外地读大学的儿子的宿舍,被告知他的儿子正在图书馆看书呢,连忙报案,可为时已晚。那年月两万元钱可不是小数目,那时我们每月的工资都才几百元钱。
很多时候,以静观变、无为而治是上上之策,此时静胜于动。但动静优劣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遇事时,切勿急躁,要思考清楚;想好后就赶紧行动,不要再延误,对于一些不急的事,要赶紧做,早做早出成果;对于那些紧急的事,就要办得和缓些,防止忙中出错。我本来就是个急性子,一直以来读了不少修身养性的书,也改了很多,但有时还是会急,说话急、走路急、吃饭急、决策急,干什么常常都是急匆匆的。 这样就容易出问题。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要只争朝夕,要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激烈的竞争、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切导致大家争先恐后地争取有限的资源,使得我们的心态变得愈发浮躁。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各种事情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路 。当然我们也希望自己犹如坦克,遇山开山,但实际上很少有能力做到。 还是用点巧劲,事情分清缓急,用不同的方法应对 。不断地积累好习惯就能让自己更轻松,做事的效果似乎也更好。有些事情你把它放一放,不要急于下结论、做决策,等过一天后你的想法就可能完全不一样,你的决策也会考虑得更加周全。此一时彼一时,前一刻你还认为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后一刻的认识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逆转。
上初中的女儿遇见困难就会发脾气,我把这个道理解释给她听,学会冷静和耐心,特别在面对不会做的习题时,可以先放一放,不要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考试的时候更需要如此,就那么点时间,如果都花在那道你做不到的题目上,那么很可能为了这一题而丢掉整场考试。你得放一放、缓一缓、换种思维方式再来做,这时可能会突然开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小时候,这方面我们都是有经验的。
我们做手术也是急躁不得。现在面临生二胎的高峰期,许多人都是做过剖宫产,一来又要求手术终止妊娠。前些天就遇到这样一例,而且她特别胖,近90公斤,胎儿并不大,才3公斤左右。术中非常困难,因为过于肥胖,我们需要深挖洞,因为子宫与腹膜、大网膜、膀胱、肠管广泛粘连,我们仔细地分离、辨清解剖层次,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花费极大的耐心和体力,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手术下来往往全身大汗淋漓、腰酸背痛的。
而我们在管理上做决策的时候更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要朝令夕改,事前不进行广泛论证并修改,今天出台一个政策,明天又得废弃这个政策,这就导致政策的不连贯性。管理靠的是较为固定的制度,而不是靠人来管理,用制度来约束人、管理人,这样管理者就会非常轻松。
“急事缓办 ,缓事急办”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至理名言。世间的道路,无论有多艰难,我们都应该定心凝神,静以待之,会有别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