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108)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书中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回归到礼的规范上,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人都会称许你的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敢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
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我会照着这些话去做。”
我的感悟:
三好学生、五好青年、时代楷模颜渊颜回,在《论语》“颜渊篇”第一个登场了,一出场就问了一个孔子毕生研究的重大课题。
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
在论语中,关于仁,孔子针对不同的提问对象,有不同的答案,因为他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今天,他造了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便有了“克己复礼”这个成语。
童年的我,经历了批*批*运动,把“克己复礼”当作孔子拉历史倒车、搞复辟活动的铁证。但直到学论语之前一直不理解它的意思。
“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用什么来约束自己呢?那就是用“礼”,用规矩、规则。“复”是返回、回来。“克己复礼为仁”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使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规矩,不走歪门邪道,这样就是仁,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赵白石大人,因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不停的背“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纠结又可爱的小表情圈粉无数,更直观的让我感受到克己复礼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净化自己的心灵。
人的大脑,天生自私,又爱胡思乱想,甚至冲动,既伤害别人,又烦恼自己。这就需要用“礼”来克制自己,管好自己的大脑,做到“毋臆、毋必、毋固、毋我”,慢慢地就接近于仁了。所以我们经常会夸某某孩子越来越懂事,就是一个懂规矩、守规则、成长为“仁”的过程。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说,一个人一天做到克己复礼,那全天下就回归到仁的境界了。哇哦,好大的口气!
想想也是,思想纯洁,心里干净,看啥皆美。只要心中有景,到处都是花香满径。《天下无贼》中的傻根,他身上滤掉了人性的猜忌、多疑、贪婪, 他善良、纯洁、热诚,所以,他的世界里“天下无贼”。
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只要把自己的内心管好,做到克己复礼,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你看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就能感受到“天下归仁”。
可见,仁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修养。你坏你的,你恶你的,我独善其身,我内心安静,我的世界“天下归仁”。哇呀呀!我做不到呀!~嗯~,我慢慢修吧。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实现仁德的境界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要向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孔子还说过,“吾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我愿意求“仁”,随时随地可以做到。
颜渊聪明绝顶,闻一知十。所以他二话不说,直接问:“请问其目?”要想克己复礼、实行仁德,具体从哪入手,老师给点建议呗?
接下来,孔子的一句穿透千古的金句横空出世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克己复礼,达到仁德,不是高不可攀、望尘莫及的。你只要从眼、耳、口、四肢等几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小事入手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即可。如,不看无聊的八卦,不听是非之言,不说揭人伤疤的话,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再具体点:看到老太太推着婴儿车进楼道门,你伸手替她打开;公园散步,咱不踏草坪、不采摘鲜花;开车路遇行人横穿马路,礼让行人;你有了邪念,想拿别人钱财,甚至想去抢劫,走到门口,你停止了脚步……
总之,无以恶小而为之,无以善小而不为。
听老师这么一说,谦逊有礼、勤奋好学、讷言敏行的颜渊来了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说,我虽然天资不够聪慧,但我愿意去践行老师的话,做到“闻斯行之”。
今天,孔子和颜渊的对话,仍然是以一贯之于《论语》全书的“仁”。孔子告诉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