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录:此文篇幅不长,如果时间有限,你可以直接跳至文中第二部分。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根据长期的观察,将国内的教育层次分为五大类,你可以对照着看一下,里面有些有趣的东西,顺便也可以看看自己所处的位置,欢迎你提出改正意见。
01
相较于我们的父辈,现在的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这一方面因为家长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由于现在教育可供选择的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
但即便如此,以我浅显的认识,从农村到城市,从边远城市到一二线城市,教育存在的巨大的差异,不仅仅是孩子的,更多的还是父母的。
回老家后的观察,以及和同学的聊天中,我感受到了五种不同的教育理念,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02
第一种情况,在县城,父母教育一般,多为初、高中辍学在家做些小生意或者是托关系找个工作。孩子的学习全靠自觉,基本不报什么课外班,除了到处野玩,就是打游戏;父母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基本不带孩子外出玩,功课也只是想起来时辅导一下。
这种情况和我们小时候差别不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不关心,更确切的说是不知道如何去关心,他们往往只看重最终的分数,这样的孩子后期学习乏力,后劲一般不足,且发展不够全面,不过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父母极大的放纵反而让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童年。
第二种情况,在市区,父母教育一般,多为初、高中辍学做些小生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在意孩子的学习,也报了一些课外班,但不善于自我学习,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很久以来直根于自己内心的东西,面对孩子的教育常常束手无策,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种情况主要是父母心有余而力不足,到最后常常无法更好的引导孩子,需要孩子自我的努力,父母关键是要有意识的加强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受困于自己的经验,或者道听途说的教育理念。
第三种情况,在市区,父母教育较好,多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回到老家。这种家长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也善于学习并进行自我分析,但地处三、四线城市,所以孩子的择校压力和升学压力相对较小,所以孩子周围的学习氛围相对不够浓厚,父母们常常不具有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父母们献身于孩子教育事业的精神。
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比较好的,孩子压力适当,并且有一定的自我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对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有着较大的帮助,父母的关键是要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拓展视眼的机会。
第四种情况,在一二线城市或三四线教育比较激烈的城市,父母教育很好,多为硕士毕业或更高。基本都是远离故乡来到这里工作,受到各种教育理念和周围激烈的教育压力的影响,这些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很关注,且善于学习,并乐于陪孩子一起学习,对自己和孩子都有较高的要求,不论从看电视、玩游戏、识字读书,还是各种课外班、亲子读物等都有一定的自我思考和约束,这些家长的特点是自律性高,但累,而且太容易受周围竞争环境的影响而迷失。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比较累,很多外部的东西剥夺了他们作为一个孩子本应该的快乐,孩子失去了很多自由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这种情况下的父母容易盲从,因为可供选择的东西实在太过,外部关于教育的各种理念总是让家长们无所适从,关键还是要靠父母的进一步学习。
第五种情况,生活的城市和第四种一样,这些父母部分有留学经历或者有很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很好的个人习惯,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倡导在生活中引导孩子的学习,他们有一套自己完整的关于幼儿教育的理念,且很完善。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人格更为健全,他们的发展更为全面,常常在年幼时就体现出了足够的与众不同,而且发展潜力很大。
比如柳传志的女儿柳青,王永庆的外送女杨元宁,吴军老师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毕业于国际名校,虽出生名门,但仍然非常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这是最佳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优秀、家境殷实,且家长的教育理念自成一套系统。
注意:以上提到的五类教育理念更侧重于升学教育,对于人格、品德教育其实与父母的教育水平、生活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
03
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
大家除了时间上的一致,
却为什么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
我觉得主要原因归因于父母的眼界。
一个人的眼界愈加开阔,他看待问题的思路就愈加明晰,就愈加不会被眼前的纷扰所影响,不光自己能够走得好,还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一直提倡:与其盯着孩子的成长不如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孩子终究要离你而去,就如同脱不花(罗辑思维CEO)说的那样:要定位好孩子在你家的位置,孩子终究只是你家的一个门客,就如同你的舍友,他终究要展翅翱翔于自己的天地。
父母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在孩子这一带而过中,更好的给予他帮助,而不是牵绊他;给予他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能量。
最近在修订原公众号上的几篇文章,才发现以前文章写得有多烂,有时连改下去的勇气都没有,O(∩_∩)O哈哈~,而当时的我绝不会这样看待自己的文字。想想再过一段时间,如果我再次突发兴致改动现在的文字,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希望如此吧,毕竟那说明我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