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大侠对谈,阅读,地点深图
1.胡洪侠(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朋友圈,24号快点来,23号都忙得没时间读书了。首先谈谈与深圳的联系。
李鸿谷(三联主编,中读创始人):深圳拓展了阅读的边界。
王晨(北师大教育学部):我在阅读这座城市,看、听、闻
徐国强(世界图书出版社副总编辑)
2.年轻人的阅读,与我们不同,阅读挑战阅读。
周国平的故事:我被网络作家完美打败了。
李:定义阅读,原来的定义太神圣,阅读即交友。三种关系:广泛的朋友,广泛阅读,泛交;深交,至交好友,一直一直阅读的书,至交,持续阅读;读书与吃饭睡觉毫无差别的日常。
教育帮助建立同伴、同事关系的过程,也是找朋友的过程。人生因此而丰富和扩大。
教育与阅读各有边界。教育用知识认知世界和自我的过程。现在的教育问题在于没有时间去找朋友,找课本之外的知识。教育简化为资格竞赛,也就无法摆脱内卷的过程。阅读被挤压到要凭读书日来预热。
王晨:阅读激发对内外的好奇心。最困难的是没有意愿欲望和动机的孩子。
功利心的问题,
胡:当教育提倡的阅读观与孩子的阅读意愿产生不同,怎么办?
徐:阅人阅事,密读深图而有成,密读之,深图之,有成之。
李: 读书如交友,怎么能推荐书单呢,你的朋友怎么让别人推荐呢?替孩子过人生。
王: 宽松的要求
李: 没有人生阅历,读不懂或读出来的是其他内容。
胡:通用人工智能阶段,ChatGPT的出现对阅读构成挑战吗?是什么?
徐: ai时代,中国的教育优势将荡然无存,学富五车在这个时代不太管用了。阅读是思考的过程,如果用ai浓缩,就丧失了美感、细节、情感。
王: 涉及体验和个人心路历程,连他人都替代不了,更不用说ai。
李:这个问题不正确。阅读是五感,不一定只是文字。chat出现是让我们审示人与机器有何区别
胡: 关于未来学习者,阅读的未来何在?
王:1阅读是长期的,少时不知曲终中意,已是曲中人;2超越局限,突破认识模式,3存在多种可能性。
胡: 你研究的那些能在中国落地吗?
王: 教育不是非黑即白,有时候会有刻板印象,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很多内容,这就有了空间,我们把这些内容加入其中,是从优化开始。
胡: 三联做了衡中,选题过程及结论。
李:体制化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还做过黄冈中学,在某种特定阶段完成了农村孩子阶层跃进。超级中学改变阶层,资本介入产生了学区房,使教育发生演变。
亲子阅读,共度一本书,青春期的孩子每年给爸爸妈妈推荐3本书
《理想国》《1984》《三体》《福尔摩斯》
胡: 三位嘉宾的观点大相径庭,这本身就是意义,阅读越来越难谈,阅读原本很清晰,却变得越来越不好定义。不能被定义。
建议从长期主义思考,连续10年就这3人,讨论相同的话题,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