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站:西宁
今天,我们将穿越祁连山脉,回到西宁。西宁以后,将要与浩瀚的荒漠做一次告别了,不知何年何月再度西域重游。
这是今天的路程,500多公里,大概需要八个多小时。黑哥告诉我们,今天的路很不好走。
离开西宁不远的路程,领队把我们带到一个地方,这个是行程上没有的。远远望去,一片空旷的天空下,残垣断壁静静地伫立在沙漠之中,阳光在上面投下了几许阴影 。这是哪里?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这真是一个惊喜,一个未经任何修饰的破旧城堡遗址,凛凛然,端庄、肃穆,像一枚巨大的方印,清晰地烙在戈壁滩上。那些阴影,烈日下强烈的明暗对比,又为这座古老的城池增添了许多神秘的气息。
走近了,一座碑牌上告诉我们,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骆驼城遗址及墓群。
百度地图显示,我们处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境内,这应该是古丝绸之路的中段。后来查了资料,骆驼城始建于东晋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凉建康郡太守段业另立年号建立的北凉国国都。古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425米,南北长704米,总面积30.77万平方米。现存遗迹有城墙、马面、瓮城、腰墩、角墩、古井、夯土台基等。现存遗址轮廓清晰、结构完整。古城分为南、北两城,两城中间由腰墙隔开。城内地表遗存有汉唐时代的砖、瓦、陶片,北城内有建筑遗迹9处。城内地表散见焦兽骨、灰陶片,出土过汉五铢钱币、陶纺轮、唐代铜器和铁器等。
有一首诗也是描写这座古城的,“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嗛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这首诗道出了当年故城周围人丁兴旺,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田野风光秀色。相传,西夏王李元昊在攻打由回鹘骆驼王子镇守的骆驼城时,因城池坚固久攻不下,便命人用乱木等镇住了从山上流向骆驼城的“臭门泉”。断水后骆驼王子支持不住,以土丘水缸假制米山面岭、油缸醋井来迷惑城外重兵,摆出誓同来敌一决死战的架势,而在背后则调兵差民开挖了一条自城中直通往今高台县罗城乡红寺坡的地道。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骆驼王用饿马摇铃、悬羊擂鼓的手法掩敌耳目,他自己则率领城中军民老少潜入地道悄然远遁。
回鹘,出自敕勒,敕勒乃匈奴北部一古老游牧民族,匈奴称其为丁零,与匈奴乃是异种,曾经臣属于匈奴,维吾尔族人的祖先;西夏王朝,后来被成吉思汗蒙古铁骑摧毁的王朝,西夏居民向境外逃走,他们向着中国而去,经过数千里跋涉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李元昊, 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与宋朝的外交关系破裂。后被其子宁令哥挥刀将鼻头全部削掉, 痛极血尽而死,时年46岁。
关于骆驼城,另一个说法是 1600年前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国的发祥地,唐置建康郡,是古时西通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要地。伴随着历史变迁,几经战乱倾覆和水源枯竭而荒废,至明初,已化为“龙荒沙漠之区”,遍野荒草,成为骆驼客放牧的天然牧场,久而久之,便称其为骆驼城。
。。。。。。。。。。。。
反正不是酒泉太守段业就是一个叫沮渠蒙逊的,在这里建了个北凉国,后来水源枯竭了渐渐荒废,成为骆驼的牧场。至于回鹘骆驼王子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回鹘王子一定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高大威猛、气宇轩昂,,,,,,不管是匈奴,还是回鹘,还有什么蒙古、突厥,影视作品里的形象一直比较固定,北国大坏蛋,他们心眼小、报复心强,一言不合就取首级,从马伏波到花木兰到杨延昭到岳飞到常遇春,好像打的全是同一批人。
历史的沧桑与繁华,如过往烟云。风雨与战火2000多年的洗礼,只剩下这静默的断垣残壁,只有风沙、枯草、沙石这座空城相伴,昔日那个驼铃叮当、角鼓铿锵、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骆驼城永远地留在了历史深处。
进入城池,一片开阔的地段,我们一行听从薇同学的导演,开始上演风光大片。我们从天窗上站出来,挥舞着红纱巾,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是宣泄美好的心情,还是为这次旅行加上一段浓墨重彩的记忆。拍摄基本成功,几经挣扎,风还是把手中的纱巾高高吹起,在这片了无生机的戈壁上,留下了一抹艳丽的红色。
遗憾的是,由于服装指导失误,薇同学的风光大片形象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萍的哈哈哈哈的笑声已经成为视频中最生动的配音。
因为时间有限,本来想沿着残破的墙垣走一圈,被黑哥赶着上路了。因为今天要穿越祁连山脉,必须在天黑之前走出大山。没有路灯,一边是悬崖峭壁,海拔3500-4000,黑哥一席话吓得我们赶紧上车。
真的是不虚此行!!!今天是行程中最美丽的一天!
祁连山草原,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没办法描述这样美的地方,天太蓝了,像水洗过一样干干净净,一望无际鲜嫩翠绿的草原,星星点点的毡包,遍布在草原上的牛羊,那样宁静,那样悠闲。我脑子立即有一个出行计划,什么时候直飞西宁,就在这草原上住上三天三夜,白天看看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蓝天下面马儿跑,晚上躺在草原上听风的声音,和草原上古老的牧歌和美丽的传说,当然还有酥油茶和手抓羊肉的晚餐。
我们在仙境一样的祁连山草原穿越,数天的疲惫一扫而尽。非常庆幸,我们在草原上最美的季节来到了祁连山。
接下来更是进入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门源回族自制县,百里油菜花正在盛开。虽然在227过道上满目油菜花,但是还看不到百里油菜花齐齐怒放的盛况,位于青石嘴镇到门源县城之间的百里画廊, 在国道的观景台上,可以一览无遗。
古时候,穿越祁连山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说说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吧,这一年大概是短命的隋王朝兴盛顶峰,隋炀帝率领40万大军在春末开始了他的亲征和西巡,在青海一带对吐谷浑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他带着后妃妻妾、宫娥彩女在众多侍从和护卫人员的簇拥下,取道扁都口前往张掖,准备在焉支山下举办丝路诸国盛会,会见27国使臣,谁知跨过俄博岭进入扁都峡以后,尽管时值农历六月,但天气突变,狂风大雪,“士卒冻死大半”,连隋炀帝杨广的亲姐姐也被冻死在这里,祁连山给了踌躅满志的隋炀帝一个不小的打击。
祁连山,中国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这地方自古便是匈奴生活的地方,所以“祁连”其实是匈奴语,也就是天的意思,祁连山即“天山”,代表着古代匈奴人对这座山的崇敬。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与匈奴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霍去病二次西征,出陇西、北地二千里,攻祁连山,大破匈奴军,俘获三万多人。据说失去祁连山后,没有文字的匈奴人用杜鹃啼血般诗歌唱出心中的哀痛:“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首在《史记》和《汉书》中被称作《佚名·匈奴民歌》的悲凉歌谣,虽然只是短短的四句反复吟唱,虽然我们谁也没有听过这首古歌的乐曲是如何凄怆哀伤,但据说却是早已消失的匈奴族流传存世的唯一一首诗歌。
尽管是开车,穿越祁连山还是凶险的,我们不断地在下坡、上坡,一路险情不断,也看到车辆翻到在路边。Q先生亲自全程驾驶,我们四个也不敢说说笑笑了,怕干扰了驾驶员。好歹我们天黑之前走出深山。
大概9点多到达西宁,友人张女士安排的晚餐也由于我们太晚而取消。本次西域之行圆满收官。
祁连山草原算是永远留在我的梦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