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纵横四海》也能被评高分?
前几日在偶然之中重温的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主演的《纵横四海》。
电影主要讲述了三位“通天大盗”盗取画作的故事。
全片多采用古典乐作为配乐,前半场的场景设定在浪漫的巴黎。
前半场还ok,不过从整体而言,硬伤颇多。
如剧情方面的“三角恋”最后没能得到解决,养父与三位“养子”关系如同儿戏;除此之外还有演员情感转换突兀;运镜浮躁、不自然等诸多毛病。
原木看完后如常上豆瓣查看下评分,竟然高达8.8分!
仔细阅读评论,人们大多都是因情怀加分而已。
这让原木不禁思考,曾经独霸一方的港片,为何如今只能沦落为被人缅怀?
二、港片的陨落,离不开资本的短视
八九十年代是港片的辉煌期。那个年代,潮流的年轻人无不以被冠以山鸡哥、浩南哥等称号而自豪。
那时候“做人如果没有梦想,同咸鱼有咩区别?”“我养你啊!”等港片台词被全民口口相传。
与当时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日港片的无人问津,更别枉谈能出现被大众记住的电影。
香港电影为何落魄?
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短视。
当时,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片爆红,百片跟进的不良电影生产模式。
例如一部功夫片爆红,便瞬间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功夫片;
一部灵异片爆火,一系列极度浮躁的灵异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这种不可持续的电影生产模式,导致了刚建立起来的IP便瞬间被毁坏,无法形成如好莱坞《生化危机》、《复仇者联盟》等可持续发展的IP。
没有建立起IP,对港片的陨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又由于资本的急功近利,没有很好地培养后继人才。
上文已说到,由于当时正处于港片的鼎盛期,电影公司为了更好地抢夺市场,于是从上至导演编剧,下至打扫卫生的阿姨,无不任人“唯亲”。
团队的人混熟了,合作协调了,刚拍上一部剧,全团队就移至下一部剧,完全不给新人机会。
没有了新鲜血液,港片自然就难以革新。
于是我们看到荧幕上的演员刚出演完苦情剧,下一场又出现在喜剧片里;
电影的类型始终局限于警匪片、功夫片、灵异片等;
剧情来来去去也是那样;拍摄技术也没什么改进。
时代在前进,没有进步注定要落后于时代。
三、大陆片的兴起、好莱坞电影的强行介入,成为压倒港片的最后一根稻草。
年轻演员、导演编剧的青春逝去,港片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凸显。
同时,港片被大陆划为“境外影视”,再也无法自由地往内地传播,市场急剧缩小。
再加上中国大陆电影的兴起,美国好莱坞的强行介入,使得香港电影本就缩小市场受到更大的挑战。
今日,港片如同老朽,奄奄一息。
纵观最近几年新出的港片《怒火重案》、《追虎擒龙》等,依旧是枪战、飙车、爆炸几大元素,丝毫不见突破框架,加以革新的意志。
香港电影界的极度保守,令得我们这群港片爱好者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