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就有对“家书”的描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素书”就是“家书”,“长跪”二字体现出对家书的珍爱,那来信中到底有哪些情真意切的话语,使作者将它视为珍宝?那就是一餐一饭的叮嘱,一点一滴的思念,以及藏在家书中的爱意。
在如今通讯便利的时代,微信、电话取代书信成为沟通的主流方式,书信交流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但仍有一部家书不仅在1981年首次出版后引起轰动,多次重新出版印刷,流传甚广,还被选入教育部推荐中小学生必读书目,堪称家书中的经典之作。
《爱在最深切的关头--傅雷家书》的作者是傅雷、朱梅馥。书中记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5月十二年间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家信。
本书与之前各版本《傅雷家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首次从“谈人生”、“谈艺术”、“谈修养”、“谈感情”四个方面对家书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整理,使读者全方位了解傅雷夫妇对傅聪的教育理念。当下看来,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仍有诸多可学习借鉴之处。
一、对手
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道:“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何为“对手”?同一领域内,个人本领、技能水平不相上下的对方,可互称为“对手”。
傅雷,著名翻译家,曾翻译大量法文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他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翻译家楼适夷曾评价傅雷:“傅雷的艺术造诣是极为深厚的,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
也许是因为翻译家的光环太过耀眼,以致于人们常忽略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他曾著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谈艺录及其他》等多部作品。
在傅雷与傅聪的书信中,他告诉傅聪平日来信要多谈谈音乐问题。他喜欢讨论弹奏钢琴的手法、技巧以及对音乐家作品的评价等等。想想看,有这样一位和自己爱好相同、层次相当的父亲,也是极幸福的事情吧!
最好的父母,就是要不断学习甚至超越孩子,成为孩子在某一领域内势均力敌的对手。
二、警钟
傅雷除在艺术领域与傅聪保持同频外还,还不忘对傅聪进行人生指导。他在信中告诫傅聪,“你的将来,不光是一个演奏家,同时必须兼做教育家;所以你的思想,你的理智,更其需要训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一个有成就的人,即使事实上不骄傲,也很容易被人认为骄傲的。所以,在国外千万谨慎,说话处处保留些。尤其双方都用一种非祖国的语言,意义轻重更易引起误会。”
最好的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的警钟,时时刻刻提醒孩子少走弯路,荣誉加身时不骄傲,困惑失意时不颓废,谨言慎行,避免误会。
三、影子
傅雷在信中这样写道“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简单朴素的心愿,将浸润在文字中的丝丝爱意散发出来,尽管傅聪早已成人,完全能够照顾自己,傅雷夫妇仍放心不下,愿做影子护他左右。
小心翼翼地站在孩子的身后,在他孤立无援时给他随时随地帮助,遇到危险时随时随地保护,不让孩子处于孤注无望的境地,不让孩子感受到恐惧和无力感,这才是一个好父母应该给与孩子的最大的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或含蓄内敛,或热情奔放,或苦口婆心,或无微不至,无论外在表现形式如何,都希望我们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最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