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定义:为都市上班族提供公交地铁即时情况服务。
需求分析:以深圳为例,2015年3月深圳市常规公交日均客流量达618万人次,地铁日均客流量284万人次。而创造这一数据的主力军为上班族,他们每天上下班迫为需要的是公交车的到达自己站台的时间,以及公交的拥挤情况。最终的目的是能否准时上班和尽早地回家。所以这一需求有很大的用户人群和高频次的痛点。
目标用户:以公交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都市上班族。
用户特征:1,对乘坐公交地铁的需求频率高,并且为刚性需求。2,用户有较为熟练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喜欢在交通工具上看小说,听歌,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3,用户有较高的生活品质追求,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场景:
情景一:周一的早7点,一名着装整齐的男士疯了式地跑向站台,但是乘坐的公交正好关门开动,男士焦躁地拍着前门,公交门却依然不开,因为里面已经成了鱼罐头。他不得不等下一班车。每周,他的生活都存在这种高频次的焦躁和匆忙,对于休息时间极为宝贵的工作人士,这种负面情绪是极为痛苦的。
情景二:2015年的五一长假深圳某公交站台,小小的站台聚集了约200的候车人士。每个乘客成功坐上一辆拥挤公交所花费的时间约为90分钟。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节假日,大量往返客流量和私家车给交通造成负担,交通拥挤,公交车在每个站台之间花费更多的时间,加上比平时更多的客流量,造成等车难,坐车难受的恶性循环。
情景具体分析:
公交到达站台的时间点是不确定的,尽管通常只有几分钟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对于生活节奏快的上班人士来说是不能忍的。用户基本需求是不要“错过”公交。不用等公交和能舒服地坐上公交是用户的期望性需求。深圳地铁同样有到站时间不确定性的痛点,对于要换成公交,地铁的上班人士来说,这种痛更是痛中之痛。
车到哪实际体验:
到达站台前,查询要搭乘的624路公交,显示还有分钟7分钟才到达。
车辆到站,弹窗提示。
小结:对于公交到站的时间预计,会有1-2分钟误差,因为此时已经能看到公交了,所以误差可以接受。
小Bug:公交离开用户站台越500m范围内,“车到哪”依旧提示用户,车辆即将到站。
路线查询:
对比发现,车到哪并没有搜索到我乘坐最多的624路公交。
附近站台:
车到哪中“附近”功能,分为附近公交和站台查询,这一功能来源于站台的公交牌,详细地显示了包括预计到站时间,途径站台, 始末班时间等信息。
体验总结:
对于处于版本初期的车到哪,在预计公交到达站台的时间这一功能上已经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和当初不成熟的百度地图一样,线下信息的不断的精准化,关系到整个产品的核心体验。
和之前的ios1.0.1版本相比,1.0.2版本有如下功能变动:
1,增加地图操作模式。
2,增加到站提醒功能
3,增加社区和关系链打造。
4,体验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相比于1.0.1版本,路线图上有了公交车的位置和信息,这样更直观。并且可以添加下车提醒。这些功能的跟进贴心实用,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重点来看看这个版本推出的社区功能。
社区的打造可以大大增加用户粘性。而谈到社区就不得不谈用户参与社区的原因和关系链的打造?
社区的魅力在于UGC,用户在社区里面能满足自己的贪嗔痴,这也是用户参与社区的主要原因。
从目标用户特征分析:用户在公交上大量的空闲时间喜欢干什么?不外乎:听歌,看书,看视频,玩游戏。倘若从这些兴趣点去打造社区,在产品发展道路上面对的是豆瓣,贴吧这样巨头的挑战,还有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凭什么强拉用户从原有的习惯平台到一款交通工具产品上?所以,这不是车到哪的优势所在。结论:基于兴趣的内容可以有,但是不应该为主要内容。
从目标用户的场景分析:乘坐公交的情景本身可以产生很多内容,例如遇到奇葩,挤得要死等等,幸福的公交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公交各有各的不幸,基于公交垂直领域的情景可以产生内容,产生共鸣,可以通过吐糟曝光等方式解决负能量,从内容的循环上来说是可行的。
从车到哪目前鼓励拍照上传内容以及现有社区内容来说,其社区的打造更倾向于后者。
从目前“我的好友”页面看出,用户被分为访客,关注,粉丝三个属性,这三个属性在关系链和信息筛选上可以打造精英模式的社区,与“微博”“知乎”类似。这样做的优点是存在激励机制鼓励用户生成内容,信息不需要细致地聚类展示,用户可以自行筛选内容。缺点也和“微博”“知乎”一样,往后走面临大咖和草根用户两级分化的现象,当草根的“发声”迟迟未能得到有效回应时,参与激情反而会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关注”功能中,我已经关注,但是对方未关注我的用户,我是不能查看他的主页的。这种双向关注才能查看信息的关系链是比“微博”这种弱关系链更为紧密的强关系链的设置,再往前走一步就是QQ的添加好友。
是否需要双向关注才能查看个人主页可以被视作车到哪关系链强弱程度的标志。个人主页能否被查看,取决于打造圈子的范围与关系强弱,小圈子意味更多的私密性,强关系。大圈子意味着每个用户的信息被大量的泛关系用户查看,整个产品的内容需要很好地组织展示。大圈子兼顾媒体属性,但在关系链上会被弱化。 个人主页能否被查看还会影响用户活跃,以及粉丝机制这两个点。结合以上,随着后面版本的更迭以及个人主页功能的完善,我们可以反观车到哪整个社区功能的走向。
多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