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况:学生汉语水平不一。有的是有中国背景的孩子,即幼时在中国学习过一段时间,汉语流利。有的则是在菲律宾的学校学习中文,能读能写,但是听说方面有待提高。学生年龄则由12岁到16岁不等。性格方面,两级分化,活泼的过度活泼,内向的非常安静。
课堂问题:活泼的孩子太过闹腾,安静的孩子不主动发言。中文好的孩子要么什么问题都抢答,不给别的孩子思考的时间,要么非常不屑听课,自顾自的发呆、走神。
解决方法:
1、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都有男有女,有活泼的,也有内向的。有中文好的,也有程度略差的。
2、每次上课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分。每节课结束前统计分数,得分最高组不用减少作业量,或者不做作业。(因为是夏令营)。每周统计小组得分,得分最高小组,可以获得小奖品或者自由选择班级座位。(开始设计的是如综艺游戏一般,可以选择换人,但是考虑到可能涉及到一些孩子的自尊情感什么的,所以放弃。此外,小组融合一周后,基本也都相处融洽,不会再提出换人。)
3、课堂活动设计多样。
为了避免小组中,只有中文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在游戏或者问答环节上,需要多花心思,多设计些需要集体回答,或者全体小组成员都参加的活动。
例一:朗读课文时,可以选择一组读一部分,老师随时喊停,叫另一组接着读。不能及时接上的,则扣分。读得最好的,给两分,其他的给一分。如此一来,学生都得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听其他同学读,认真地朗读自己的部分
例二:在预习生词后,或者复习生词时,可以给每组时间复习,然后请每个组的同学依次朗读词语,如果有小组同学不会读,则不得分。这样一来,小组的同学会互相合作。程度好的同学会努力教会程度差的同学,而程度差的同学会努力学习,不给小组拖后腿。
例三:在问答环节,明确每组成员的参与度。参与度高者得分,如果只是固定成员回答,将失去很多发言的机会。面对都是程度好学生抢答的情况,老师可以刻意点每组程度较差低同学回答问题,但是又给予小组求救的机会,以此激励小组内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高学习参与度。
例四: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每组设计几个问题,然后指定其他组的成员回答。如果对方答对了,则对方得分,如果答错了,则提问组得分。问题可以针对生词,也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每组的同学都非常积极地寻找问题以难倒对方。而另一方面,激励每位同学认真学习,以便能顺利回答出问题,为小组得分。
课堂总结:自从分组比赛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连性格内向的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回答问题。而程度好的学生则会积极帮助其他组员。出现的问题则是学生太渴望赢了,都非常积极地举手回答,但是答题的机会毕竟有限,所以对于集体参与度不高的小组(即每次都是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小组),回答的机会有限,学生可能会有些小情绪。觉得老师偏心,或者被老师忽略,所以老师需要尽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或者让学生明确小组集体参与的重要性。比如有学生当堂抗议我偏心个别组时,我解释了为什么那个组得分的原因,让大家决定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此后,学生抗议声小了,而集体的参与度高了。
第一次带中高程度的大班,很多地方都需要专研学习。而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都是一次提高。这一次,在课堂管理和中高级的教学方面,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期待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