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封闭式孤独:这个世界上除我之外没有任何人了 ----极致的自恋状态 (东方不败)
2.被动孤独:感觉自己被边缘化,类似于被所有的人排斥,觉得没有人喜欢我
主动孤独:主动选择让自己独处一会,真正地能和自己的内心呆一会。(正念、冥想)梭罗 瓦尔登湖
3.牺牲自己、融入他人。(“自我感动”的行为艺术)
在我们的文化中,牺牲自己满足他人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向别人提供价值和贡献的方式。
“自我牺牲的关系中没有合作”、“自我牺牲的人不承认自己获益”、“自我牺牲是自恋者的游戏”
4.一个成熟的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接纳。不管我身上有什么,我都不将它看做有点或缺点,这只是我的特质。我可以犯错,我也有纠正自己错误的义务,或者说我是需要纠错的。
5.有时候我们认为是外部世界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反应和投射。
6. 自我模式的四个类型
控制模式(我的地位高,对方地位低---权利模式)
顺从模式(对方地位高,自己地位低。讨好型人格、依赖模式)
疏离模式(我的地位低,对方地位也低)
成全模式(别人很重要,自己也很重要)
7.生气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防御方式。你惹我生气了,这是最简单的“婴儿模式”
8.偏执型自恋:我就是世界的中心,(特别自卑)
9.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能自我接纳的人,有着比较高的自尊水平的人,才能够坦然地说出对不起。
10.自尊:自己尊重自己。自尊心强和自尊水平低(极度自卑)是两码事。
11.自我接纳不等于“我就这样”坚定不改。“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和“我就是这样”是两个概念。因为人是会 成长的,这样的态度等于剥夺了自己的机会,否认了自己有成长的可能。
12.实现相互成全的自我模式:1)分清楚这是自己的事,那是别人的事,要有界限感。2)能够自我接纳。自我接纳不意味着自己不变,而是允许自己犯错,但是承担改变的义务。3)尊重:承认他人的贡献。
13. 物化、工具化
14.现代家庭的忽视:孩子的感受不被承认,或者说是没被真正地看见。别人只关注到你的表现,而无法关注到你真正的感受。
15.个人理解:合理地放弃:孩子童年时期的各项爱好学习并不需要“从一而终”
16.忽视的三类:需求忽视、情感忽视、价值忽视
需求忽视的一种孩子的主张是被修改和加工的,是没办法得到真正积极的回应的。
对别人有贡献是我们活着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感。
17.讨好关系:
1)迎合、顺从,把别人当工具,听话的孩子就是个工具
2)我要你对我好,讨好。。。把自己当工具。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厉害到可以去管理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就是讨好。
3)讨好的关系中没有获益者。
18. 讨厌关系
讨厌别人意味着我们变成了这个世界的规则的制定者,我们拥有了评点江山的权力。
19.嫉妒:欣赏不能(在极度自恋的人看来,不可能有一个人是让自己欣赏的,哪怕欣赏,也只是把对方当做一件趁手的工具)
欣赏:他很好,我想跟他一样
嫉妒:我很糟,我要让他变得比我更糟。
如果一个人不断的评价自己、批判自己,其实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工具人来看待。
20.随喜赞叹:跟别人共同欢喜,一种欣赏的状态。
21.键盘侠:对自己过度苛刻地要求自己,无法做到自我接纳。
22.情绪背后是感受,感受背后是渴望
23.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
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接纳自己
24.三条边界:
1)尊重自己、同时尊重他人 (接受别人是完整的人,也接受自己是个完整的人)
2)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的情绪、事情划定一个边界)
3)不要撒谎、真诚,不自我欺骗,不自我感动,不自嗨。
25.社交的5个原则
1)做一个愿意为他人鼓掌的人(随喜赞叹,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2)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3)要有循序渐进的分寸感
4)向对方表达善意
5)遵循价值交换原则
其如其分的孤独:不会一个人离群索居,也不会害怕自己被别人抛弃,可以享受独处的空间,但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