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人问《恰如其分的孤独》的作者:“胡老师,摆脱孤独,只有社交一条路吗?我尝试过走出去,可不管是家族聚会,还是公司团建,都令我身心俱疲,只想回家躲清静。”
作者说:“你这样的人适合独处。比起外界的慰藉,内心的丰盈,更能让你驱散孤寂。”
在《恰如其分的孤独》这本书里,作者讲过自己的成长经历:
刚参加工作时,父母嘱咐他一定要讨人喜欢,千万不要被人孤立。于是,他上班时帮人跑腿打杂,下班后又自掏腰包请同事吃饭,就连休息时间,他也像个24小时客服,随叫随到。
可遗憾的是,他越是急着合群,越不被人看重。同事们只当他是免费劳力和饭票,根本没有人拿他当朋友。而他自己也被这种盲目社交,拖累到疲惫不堪,自暴自弃。
后来,他下决心改变,做回那个安静内敛的自己。
在单位,他做好本职工作后,再也不会凑堆闲聊;生活中,他完全屏蔽掉喧闹,一个人安静地生活;他不再假装有很多朋友,而是坦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作者说,当一个人学会了独处,才能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妙。
那种感觉,是内心被滋养的惬意,是灵魂被抚慰的感动,也是与自己相处的幸福。原来,只要恰如其分地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孤独便不再是洪水猛兽。
为了帮大家抵达独处的最高境界,作者在书里分享了 “三个秘诀”:
1. 森田疗法
心理学家森田正马,经过大量调研,得出一个结论:处理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精髓就在8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在人群中感到快乐,就积极走出去;独处时更惬意,就回归自己的小天地。毕竟,舒服的感觉,从来没有标准,生活也需要找准平衡点。不必逼自己成为社交达人,也不必刻意成为世外高人。
随心而活,顺其自然,才可抵达真正的自由。
2. 营造安全岛
有人说:每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孤海,我们在深夜,独自潜入。若不想被翻滚的海浪冲撞,用作者的话说,我们需要为自己建立一座安全岛。
这座岛,可能是你的书房一角,可能是下班后停车场里的驾驶座,可能是傍晚的某个街角……
当你倦了乏了,受伤了,委屈了,就躲进安全岛,放松身心,疗愈自我。就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苏东坡的雪堂,梭罗的瓦尔登湖,黑塞的林中小屋……这个地方不需要富丽堂皇,只要能容下我们的身躯,就可以安放住我们的灵魂。
3. 寻找心灵的“flow”
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了藏身的安全岛,最后一步,便是寻找心灵的“flow”。
“flow”是米哈里提出的心理学概念,翻译过来,就是心流。
作者就曾感受到了心流的洗礼。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傍晚,寂静的屋里,半透明的窗帘被风吹得上下翻飞。作者半躺在沙发上,随手翻看着一本书,不知不觉沉浸在文学的世界里。那一刻,时间似乎停了,只感觉一股股轻微的快感流过身心。
沉静的时光中,我们最容易看到时间和自己。
静下心来,专注于此刻,丰富感知,去体味每一秒。当你杂念全消,气定神闲,自然会与心流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