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家训名篇《诫子书》,以其深刻的人生领悟、深沉的爱子之情、精辟的言辞表达,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观与教育观。
不无遗憾地是,诸葛亮写此书信时,已52岁,死前的那一年,他的儿子才8岁,才小学3年级。爷爷级的老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根本没时间对8岁的儿子言传身教,在自知时日无多、几乎全部身心献给国家的人,哪有时间与心思教导儿子呢?于是只能匆匆写下此书,以补老父亲对儿子父爱缺失的遗憾。
虽然太匆匆太遗憾,仅仅100来字,却是经典: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他经典在,以最简练的方式,表达了成年人一生都难以领悟的处世哲学;
他经典在,以最简练的方式,高度浓缩了自老子至三国乃至整个中国人所共有的处世心态。
这对8岁的儿子来说,这封家书,这则家训,显然并无卵用!与其说是写给儿子看,不如说是老诸葛人生垂暮之际的人生告白:老夫我这一生,虽身居高位,然,内心淡泊,不慕名利,极简主义,勤奋学习,修身养性,洁身自爱,珍惜时间,从不懈怠……
显然都是一通做人的大道理,显然他8岁的儿子绝对看不懂!(其子诸葛瞻,36岁领兵御敌,不听建议,坐失战机,兵败被杀!关键是,诸葛亮的这封家书,36岁的人也不见得能懂啊!)
首先诸葛亮只用讲大道理的方式给8岁小学三年级的小孩儿听,这种教育显然行不通!但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父母——爱讲大道理,爱用格言名句的方式讲特别空特别大特别抽象的大道理,连举个例子都没有,这样的教育方式却被后人尊为典范,不就是用了些对偶句吗?道理讲得比别人顺口点,就能成为典范?
更要命的是,讲大道理的父母其实本质上是不讲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什么啊?这是对小学生讲的话吗?静为什么就修身了呢?俭怎么就能养德了呢?完全没有解释,接着就说,你小子要是不淡泊,就不能明志了,你小子要是不宁静,你就不到致远了,凭什么啊?道理呢?当爷爷的,不,当爹的,总不能就这样吓唬人吧?显然,这道理不仅空、大、抽象,且完全不讲逻辑,完全是教条主义式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式的生硬教育。显然诸葛亮的教育不分对象,把写给自己同事及刚上岗的年轻公务员的话,硬生生讲给8岁的孩子听,就这,被后人尊为教育的典范,贻害无穷啊!
他还开了一个更坏的头——爱用否定的、消极的语言教育孩子,这个头实在太坏太坏了,你看他这100来字中,正面的语言只有两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都不到20字,而且还都是命令的口气,显然是当官的父母常有的毛病。更过分的是其他百十字全是否定的、消极的、恐吓式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看看这几句,全是否定句式,而且还是连环否定句式,层层递进地否定句式,完全是从否定的、消极的、坏结果的思维进行教育,这老父亲,平时没时间陪孩子,没精力关注孩子你也就算了,面对一个才三年级的小学生,上来就是一通大得没边的大道理还不够,竟然还用连环否定式的句子,如同连珠炮一样地轰炸孩子幼小的心灵,这分明就是恐吓!更过分的是最后一句:竟然给一个8岁的小孩子描绘了一个绝望的未来——悲守穷庐!还不过瘾,于是最末还泄愤似的骂了一句:你后悔都来不及!来不及!不及!及!
就这,被后人尊为家庭教育的经典,中国家庭教育的坏的根源,就是这诸葛老儿啊!真可谓中国坏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始作佣者!——命令式、否定式、抽象式、恐吓式!
其子诸葛瞻,36岁领兵御敌,不听建议,坐失战机,兵败被杀!
诸葛亮,你是爱子太切而终成责之太深而终使令郎无有所成吗?还是多陪陪孩子吧!
当初你要是改改句式会不会好一点?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方可明志,宁静方能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则广才,志则成学。励精自不淫慢,治性必不险躁。年与时壮,意与日强,遂成栋梁,显赫于世,光耀门庭,谁人能及!
这样改一改,道理虽然还是很空很大很抽象,起码给孩子点信心与希望!
然而,其子诸葛瞻,36岁领兵御敌,不听建议,坐失战机,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