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立志,圆以行道。外圆内方,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八个字,可谓道出了中国五千年来前辈们所提倡的“做人准则”。这不仅是儒学中庸之道的浓缩,更是修身修心的崇高目标。
何谓“中庸”?
就是要求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一种态度。
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往相反的方向转化。为人处世亦是如此,不宜太过方正,亦不宜太过圆滑。太过方正之人往往棱角过于分明,不懂得适时变通,言语太过直接,不重场合容易伤人自尊,自毁退路。反之,太过圆滑之人,没有原则,没有操守,没有底线,属于世故小人,这种人也往往得不到真心相待的朋友。
“方”是正直,是做人的根本,亦是做人的气节和原则。心中有原则,做事有底线,才能将前进的方向,把握在自己手中,掌握人生的主动权,不在旅途中迷失方向。
“圆”不是圆滑,而是一种周全、一种宽厚、一种通融,更是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表达了方与圆的巧妙结合。
传说魏文王攻破了一座城池,大宴群臣。席上,魏王问百官:“朕是明君呢,还是昏君呢?”
大多数的官员都是趋炎附势之人,纷纷说:“大王当然是一代明君了。”
正当魏王飘飘然时,问到任座,正直的任座却说:大王是昏君。
魏王问:为什么这样说?
任座回答说:大王您获得了胜利,攻下了城池,没有按功劳分给您的弟弟,而是分给了您的儿子,可见您是昏君。
魏王大怒,马上下令,将任座赶出去听候发落。
接着问到翟璜,翟璜说:大王是明君。
魏王心中暗喜,忙问:为什么这样说?
翟璜答曰:古人经常说,明君的手下多是些直言之臣,现在大王手下有像任座这样的直臣,可见大王是明君!
魏王听后,立刻把任座重新请进来赴宴。
这是一则非常有趣的历史小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见识了翟璜为人处世的绝妙智慧。
生活中我们在与外界相处时,要圆,要懂得适时地收起棱角,以和气待人。但在原则问题上,要方,要做到坚守自己的底线,以硬气示人。
为人处世,我们要心中有度,圆中有方,游刃有余方能豁然开朗!
愿我们面对生活,“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做个有原则,有温度的人!